搜索
 

袁隆平和《邵阳日报》的故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惊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两次采访过袁隆平院士的媒体人,此刻,我乘坐从怀化到邵阳的高铁,正途经安江。安江是袁隆平事业起步的地方。此时此地此人,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了出来……

1997年,我在邵阳日报社主编《科学与生活》周刊,这是一个传播科学生活知识的科普周刊。当时伪科学一时盛行,普通群众很难分辨真伪,《科学与生活》作为《邵阳日报》的科普专刊,在如何引导好群众科学生活、幸福生活的方面,任重道远。为了树立《科学与生活》的权威性,我向社领导汇报后,便决定找袁隆平院士为《科学与生活》题写刊头。但享有国际声誉的袁隆平院士会不会为一个地方党报题写刊头呢?我心里其实没底。

1997年6月27日,通过袁隆平院士的一个学生牵线,我来到湖南省农科院,见到了心目中的大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那时我刚进入媒体行业不久,见到大科学家难免紧张。袁隆平见我有些紧张,反而先说话了。他说:“你是邵阳日报的啊?这个报纸办得很不错啊。”原来,袁隆平的这位学生就是我们邵阳的老乡,报社邮寄《邵阳日报》给他,袁隆平也看。这样一来,本来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我趁机向袁老提出请他题写《科学与生活》刊头的请求。没想到,袁老二话没说,拿起钢笔就写下“科学与生活”五个字,并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客气地对我说,没时间练习毛笔字,写得不好,能用就用,不用就丢掉吧。临走时,袁老还主动和我们合影。

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亲笔题词,我对办好《科学与生活》栏目更加充满了信心。同时,《邵阳日报》增加了一些更接地气的小专栏,经常邀请学者、专家、普通读者和行业管理部门领导,不断就读者反映的生活问题进行访谈、解惑、释疑,大大增加了报纸和生活的贴近性,也活跃了版面,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回想起来,这真的要感谢袁隆平院士对《邵阳日报》的关爱。

2007年12月4日下午,我再次采访了袁隆平。此次采访,我特别带了一样东西——十年前我第一次采访袁隆平时的合影。

这次访问袁隆平,我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但对这位大科学家却更加崇敬。我问袁院士是否还记得《邵阳日报》,是否记得《科学与生活》专刊?他想了一下说,有些印象。我说,《邵阳日报》的《科学与生活》刊名就是您亲自题写的啊!您的题词给了读者很大的鼓励哦。袁隆平听后憨厚地笑了。

当我自我介绍完后,把照片送给袁隆平看时,袁隆平自嘲地说:“哎呀,十年了啊,我老了好多了哦!”我说:“袁院士,您没有老,而是更加精神了!倒是我,因为吃多了您的粮食变胖了啊。”袁隆平听后像小孩一样哈哈大笑起来。

当我提出想和他时隔十年后再次合影的要求时,袁隆平高兴地答应了,并将我拉到他身边,对摄影师说:“可以照了啊。”

之后,袁院士应邀在那张十年前的照片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特地将时间拉回到十年前,写成“1997.6.27”。

此后,因为忙,一直没有再拜访过袁隆平院士。不料,今日却惊悉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

袁院士,我们永远想念您!

2021-05-23

00:00:00:0原邵阳日报记者

张文德——谨以此文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9434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5/23/content_9434.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5/23/content_9434.html11袁隆平和《邵阳日报》的故事/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