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期贵诗歌赏析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刘期贵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扎根本土,钟情山水。人生百态,他可谓“寓目辄书”(钟嵘语),多见神来之笔。好诗不必故作姿态,故作高深,而是以所闻、所见、所想,自然流露,始见真情。

先来看他的七绝《咏枫》:“雁声阵阵划长空,飒飒金风戏彩虹。枫叶经霜颜带醉,秋阳辉映满山红。”常人写绝句,往往有陷进去、出不来之困。来看这首诗,一二句远观,远去的雁,高架的虹;三四句把镜头拉到眼前,经霜的红叶看得最清(还看“透”了,连醉意都能看到)。这醉意缘何而来?是秋日所赐的光辉!末句在意义上大作提升。何啻霜叶,是满山红遍,让读者领会到诗人的胸境。

适当吸收现代口语词汇入诗,接地气,但口语易流俗,不凝练,不含蓄,使用当慎重。处理这一矛盾,期贵颇见功力。来看他的《夜梦桃花》:“昨夜三更梦亦甜,桃花怒放在心间。层层绿叶添新韵,树树红霞织锦年。”昨夜三更有如平常所说“半夜三更”,再通俗不过了。句中嵌入“亦”,避俗得雅。“在心间”是口语,桃花在心间怒放,造成“陌生化”的效果。“层层绿叶添新韵”乃神来之笔,将视觉的绿与听觉的韵联系起来,仿佛绿叶还绿出韵味了。“树树红霞织锦年”,赋物以生命,视无形为有形。时间是摸不着的,却能被“织”出来,试想一下,倘把句改成“树树红霞织锦帘”,写实了,可诗意安在呢?

词语运用中,动宾的搭配,是很多名句的闪光之点。如岑参的“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从语法逻辑上是很难讲通的,然而可这样去理解,诗人伴着孤灯入梦,恍兮惚兮之中灯光似把他的梦点燃,一觉醒来,阵阵捣衣声撩起思乡之情。由他乡的捣衣声想到家乡的捣衣声而倍添乡愁,仅仅十字,蕴含多么深沉的情思。

这方面,期贵领悟深刻,多用到诗中来。他的《作诗有感》有句“金风摇曳三更月”,似悖情理,风动怎么能摇月呢?细忖来,风摇动了近处的物,比如树枝和树叶,与远处的月相对位置的变动,觉得一轮明月也被摇曳了,多么富有诗意!

宋人胡仔认为:“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仄),世固有定体,众也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以惊世骇目。”为了更好地抒情达意,个别字平仄可以替换,同时,通过“拗救”加以弥补,使声调总体保持抑扬顿挫,拗救不成,破格也是允许的,只要是好句。来看期贵的五绝:“日夜秋风劲,桂花分外妍。稻香飘十里,户户醉丰年。”这“桂花分外妍”犯“孤平”,也没进行拗救,但“分外”修饰“妍”再好莫过,形式服从内容,可见期贵的匠心独具!

被推崇为天下第一律诗的崔颢的《黄鹤楼》,有谁去非议此诗的几连仄呢?格律诗的创作,高明的诗人能对日常语言中的语法逻辑有所偏离甚至冒犯,所谓“扭断语法的脖子(艾略特语)。例如“借问何处有酒家”,在杜牧诗中说成”借问酒家何处有”,前句合语法,但违律,后句符合律句不失替的要求,期贵处理这种矛盾也驾轻就熟。来看《悼念欧阳任南先生》句:“立雪程门恩未报,游仙蓬岛意犹深。”程门立雪恩未报,不合律。诗人这么安排,应该有全面的考量,立雪的我与“游仙”的老师排头,突出了师生之间非同一般的感情。据期贵说:他未上过几年学,步入诗词殿堂,幸得欧阳恩师的叨教提挈!

很多诗词中,可知期贵博览群书,典籍、名句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我与期贵交往不多,至今不曾晤面,但他的谦恭友善在微信交往中可见一斑。我为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而感动!

据说期贵最好杯中之物,三碗下肚,诗歌就“溢”出来了。长年累月水中蹚,泥里滚,胼手胝足,笔耕不辍而佳作频出,有许多诗词还在各级刊物发表,也算是一个优秀的“农民诗人”!

(朱贤舜,隆回二中退休教师)

2021-08-31

00:00:00:0朱贤舜◆品茗谈文13464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8/31/content_13464.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8/31/content_13464.html11刘期贵诗歌赏析/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