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23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或许是为了纪念这一重要事件,红军将领王恩茂当天写下了他长征中的第一篇日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人的统一指挥下从湘西桑植出发,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12月13日,王恩茂跟随红二军团冒雪到达溆浦县金鸡垅宿营。此后的12天,王恩茂的日记记载了红二军团主力在邵阳境内的征战足迹。
12月14日,天亮吃饭,等待命令出发。等了约五个小时,至11时出发,下午5时半到达黄金井(原注“宝庆管辖的区城”)。12月15日,8时出发,下午1时到达隆回司(今司门前镇)。12月16日,上午在隆回司休息,下午2时半出发,到达五箩(今五萝村)宿营。12月17日,在五箩休息。战斗部队出发与敌人决战。12月18日,由五箩出发,过隆回司、六都寨,下午3时半到达朝阳铺宿营。12月19日,本来计划到武冈之洞口(今洞口县城)宿营,结果只到离洞口20里之清和桥宿营。12月20日,从清和桥出发,走了六七里,即走汽车路到洞口,休息二三小时渡资水,赶到花园(今洞口花园镇)宿营,走三四里夜路。12月21日,在花园体息。六军团从花园经过,敌机来了一次,未丢炸弹于花园,而丢在较远的地方。12月22日,从花园出发,攻击瓦屋塘之陶纵队,至牛栏冲,即与敌接触,因敌已登好阵地,未与敌决战而退回黄土坎宿营(原注“武冈”,今属洞口县)。12月23日,从黄土到武阳(原注“武冈县管辖的”,今属绥宁县)宿营。12月24日,下大雪。6时半出发,等了三四个小时,到12时上下才动身,走到凉水井天就黑了,摸了二十多里夜路,才渡河至竹舟江(绥宁管辖的地方)。12月25日,经过金鱼口、岩山脚、枰江到达王家坪宿营(会同边地)。
王恩茂12月21日的日记中提到“六军团从花园经过”,说明王恩茂当时是随红二军团行动,不在红六军团,所以才会说红六军团“从花园经过”;而红二、六军团同过花园,也说明红二军团在邵阳境内征战时,红六军团也在邵阳境内配合作战。日记中提到的“隆回司”即今隆回县司门前镇,“洞口”即今洞口县城,其他如“黄金井”“五箩”“清和”“花园”“黄土坎”“武阳”“瓦屋塘”“竹舟江”等地名至今不变,但“洞口”“清和桥”“花园”“黄土坎”“武阳”不再属于武冈,而是分属今洞口县、绥宁县。12月17日的日记提到“战斗部队出发与敌人决战”,这次“决战”即发生在今隆回县境内的“鸭田战役”;12月22日的日记提到“攻击瓦屋塘之陶纵队,至牛栏冲,即与敌接触”,这次“接触”即发生在今绥宁县境内的鸡公坡战役,开国上将贺炳炎在此次战役中失去右臂。
除了记载红二、六军团的征战行程及经历战役外,王恩茂的日记还记载了红军的行军生活。如12月20日记载“走三四里夜路”;12月21日记载“敌机来了一次,未丢炸弹于花园,而丢在较远的地方”;12月24日记载“下大雪”“6时半出发”,“摸了20多里夜路”。可见为了甩开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除了不停地与敌人打仗外,还要每天起早摸黑、冒雪行军,可谓艰苦卓绝。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红军部队赢得了邵阳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王恩茂12月18日的日记中记载,红军过隆回县司门前镇、六都寨镇时,“沿途备受群众欢迎,特别是六都寨街上,打鞭炮,写‘欢迎’旗子和标语口号,如‘工农红军是为工农群众解除痛苦的军队’‘苏维埃政府万万岁’等字样”。红军与邵阳人民鱼水情深,留下了无数的感人故事。许多老百姓纷纷帮助红军带路,抢救和掩护红军伤病员,筹粮做饭,踊跃参加红军。其中隆回、洞口境内有49名青年参加红军,绥宁、城步、新邵等地均有不少青年参加红军。至今在邵阳境内长征途经的一些地方,仍流传着《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何日转回程》《郎在外面当红军》等红色歌谣。
巍巍雪峰寂无言,红色足迹耀千秋。透过王恩茂的日记,可见红军将士坚定信念、依靠群众、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优秀精神品质,这也将是邵阳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精神力量。
(张东吾,邵阳市作协会员)
2021-06-22
00:00:00:0张东吾●史海钩沉10520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6/22/content_10520.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6/22/content_10520.html11红军足迹印雪峰/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