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陪父亲看电视。正播党和国家领导人重温入党誓词的新闻,他突然间有些呆怔,似乎陷入一种沉思和回忆。
“老爷子,怎么啦?”我问。
他回过神来,说:“想起了自己入党宣誓的事。那会,入党誓词还没有范本,都是自己撰写,有长有短。我的誓词只有一句话。”
“是句什么话呢?”我很好奇,他却笑而不答。
父亲幼失怙恃,命运多舛,10岁时就以给地主放牛打柴为生,全国解放的第二个年头应征入伍,穿上军装时不足16岁。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部队干出一番名堂。父亲上过两年私塾,勉强算得半个文化人,加上吃苦肯干,积极进步,很快被列为部队重点培养对象。然而好事多磨,父亲入党申请递交了三四回,因受伯父历史问题的影响,总也未获批准。
父亲很沮丧,但并未灰心。彼时,未提干的同龄兵大多复员回了原籍,只他继续留在部队,当班长带新兵,与新兵同吃同住同训练。他带出来的新兵班,年年评为全团优秀班集体,他个人也在1957年被评为全师积极分子,并且在这一年建党节前夕,终于通过入党政审,批准入党。当时,教导员对他的政审仍心存疑虑,是父亲简短、朴素、有力的入党誓词打动了他。三年多的培养考察,他深知父亲的品格和为人,相信他能言出必行。而父亲确实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誓言。
父亲能吃苦,肯学习,军事素质过硬,入党的当年又提了干。正当他准备在作战部队大展拳脚之时,却接到调往后勤部队的任命。他二话不说,马上到岗履新。
1964年,父亲不得不提前脱下军装。接到转业通知,父亲躲在被窝里大哭一场,他舍不得离开部队,离开培养他一步一步成长的火热军营。但他知道,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组织的决定。
转业回到原籍,县里最初的安排,父亲拟任老家的人民公社武装部长。不知何故,任职文件中途又被收回,让父亲去一个小镇税务所报到,当一名普通收税员。父亲仍是二话没说,打起洗得发白的军用背包就走马上任了……当时公职人员月薪也不过二三十元。父亲每天走村串户收取酒税,连续多年评为全县优秀税收工作者。回到地方工作的父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以贯之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在老家毗邻的人民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那年老书记退休,父亲资历老,能力强,熟悉情况,群众基础好,组织上也有让他接任的意愿。正在这个时候,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政策,县里就调整安排,由一位年轻干部担任公社党委书记,让父亲协助和配合工作。父亲还是二话没话,干脆利落地向领导表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父亲退休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党性修养和政治敏锐性常常令后生晚辈自愧不如。庚子年春节前,他戴着老花镜,不停地摁着手机的按键,一个接一个打电话,打给他的侄儿们,打给他的外甥们,让他们不要来给他拜年。他甚至对抱着侥幸心理的晚辈说了狠话:“来了也不给开门!”其实,喜欢热闹重情重义的父亲,又何尝不想与晚辈们齐聚一堂共度佳节。他也是知道的,这么大年纪,春节过一个算一个了。但他更清楚,疫情防控重在隔离,作为党员,他必须带头执行党和政府疫情防控的决定。
今春阴雨连绵,难得晴天丽日,居住一楼的父亲把视若珍宝的藏书搬出来晾晒。我去帮忙,见到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一五七部队积极分子会议纪念册》,绸布包面。打开来看,其中一页,一行粗体手书赫然入目:“永远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言若金石,掷地有声。这就是我的父亲——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
(彭利文,任职于洞口县人民医院)
2021-05-10
00:00:00:0彭利文8889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5/10/content_8889.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5/10/content_8889.html11父亲的入党誓词/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