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就是“贾正”。
冷子兴说贾政“自幼酷喜读书”。贾政确是酷喜读书、有学问的人,这一点可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看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不可能那样引经据典来评价贾宝玉题的对额的。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贾政的治学理念是,一定治儒家经典,儒家经典里才有治国之道。贾宝玉进了学堂不久,贾政听说贾宝玉念的是《诗经》。就要人转告学里的太爷贾代儒,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后来,贾政又问贾宝玉近来作些什么功课,并说就是做得几句诗词,也并不怎么样,没有什么稀罕处!比如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又求托贾代儒,“到底要学个成人的举业,才是终身立身成名之事”。“目今只求叫他读书,讲书,作文章……才不至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这是传统的也是正统的观点。
贾政遵守封建礼仪,忠于君王。女儿元妃归省,他只是隔帘问安。贾妃隔帘含泪对他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很明显发自肺腑。贾政的回复,先认为元春被选为贵妃是祖上的阴功,然后是歌颂皇帝、表达忠心、勉励贵妃:“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这听起来好像是官话、套话,实际也是内心话,因为唯有那样做,元妃才能够是元妃,他们贾府才能荣昌下去。
贾政也有常人的情感,也发怒,他听信了贾环的谗言怒打贾宝玉,是最典型的为人父者之怒;也流泪,怒打了宝玉之后,“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他虽然不苟言笑,但有时还是要笑一笑,乐一乐的。中秋之夜,贾府一大家子在击鼓传花的过程中,贾政就笑着说了一个真正有趣的笑话:八月十五,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到街上买东西,遇见了几个朋友,被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自然笑声不断。这说明贾政是一个正常的人。
贾政也有一般士大夫的爱好,如斋戒,林黛玉初进贾府那天,他老夫子就“斋戒去了”。也纳妾,也爱风流。和众幕宾讲“风流隽逸,忠义慷慨”的姽婳将军的故事,最有意思。忠义慷慨的人,自古以来何其多,为什么他老夫子偏偏要选风流隽逸的女人讲?答案只能是,他爱的是“风流隽逸”的女人。也喜欢游玩,有一次他就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也并不是个官迷,那天由贾琏陪着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见“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待“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轱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他就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这话是可以相信的,因为他已经见识了官场种种情状,领教了其中的险恶。
贾政头脑是清醒的,他很为贾府的前景担忧。那次见了元春姐妹们的灯谜,心内就沉思,元春所作爆竹,是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是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特点是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看了宝钗的灯谜是晚上记时的更香,更觉不祥,大有悲戚之狀。
但贾政的确也不是“高大全”,他有不少缺点。
贾政深恶孙家,知道孙家的底细,因此贾赦将迎春许与孙家,他也劝过几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后来迎春回娘家哭诉了一番在孙家所受到的折磨,又回孙家去了。贾政叹道:“我原知不是对头,无奈大老爷已说定了,教我也没法。不过迎丫头受些委屈罢了。”贾政这种表现,说得轻了,这是不愿多事,说得重点,是对侄女没有责任心,再重点,是没有慈祥之心。
贾政还有一个被人诟病的最大缺点,是对下人失察。他“自从在工部掌印,家人中尽有发财的”。这很令人惋惜,你不是好官啊!此外,他还不是有道德准则和法制观念的人。姨外甥薛蟠打死人,薛姨妈托王夫人转求贾政,又求凤姐与贾琏说了,花了几千两银子,把知县买通,然后怎么样怎么样。保薛蟠的一系列活动,贾政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听之任之,可认为是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了。
可见,曹翁还是将贾政塑造成一个有缺点的“正面人物”的。这样的人,官场上是不多的。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封建社会不可能不一步步走向衰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