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荣归的诗歌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诗评家袁第锐在《甘肃诗词》上评价匡诗“有奇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比喻、鲜明的形象”。“倒砚纵横倾四海,舒毫经纬连长空”,是匡荣归对毛主席书法的“惊天动地”的描述。“五泉山下清流细,白塔峰头画阁幽。天落河中星眨眼,楼踞塬上鸟回头。”此诗是他对兰州山水的传神描摹。“万里驱车亦快哉,皋兰山麓我重来。此行携得江南树,要向黄河岸上栽。”此诗是其重上兰州时对防治“黄灾”、绿化黄河两岸的呼吁。
匡荣归写诗,完全是出于对诗歌艺术的由衷热爱。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坚持每天作诗,密密麻麻写满诗歌的笔记本达到数十本。发表他诗歌的杂志报纸也有几麻袋,他的诗歌也在各级诗歌大赛中频频获奖。1997年,在由全国文联等几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迎香港回归诗歌大赛”中,他的诗作《香港回归》:“七一莲花应序开,英邦王子远洋来。良辰吉日交香港,月里霓裳奏九垓。”一举获得一等奖。诗评家赞此诗:没有虚伪的粉饰,没有矫情的呐喊,现实、精彩!
匡荣归虽然生性狂傲,但其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却可圈可点:
一是题材大多描绘其非常熟悉的农村生活,田园风格明显,乡土气息浓郁,且大多不事雕琢,常以口语入诗。如他的《农家》:“屋后麦苗屋前瓜,池塘柳丝钓鱼虾。田野一片犁耙响,风吹甜香满农家。”将村居美景和春耕场面写得活灵活现、情景交融。又如《锄草姑娘》:“锄草姑娘笑颜开,庄稼如她笑起来。她说庄稼长得好,庄稼说她好人才。”纯粹的口语入诗,写得诙谐风趣。其《插秧》二首:“晴波碧漾接长空,三月插秧柳拽风。责任田中人竞赛,杏花斜视出墙红。”“紫阳初出万象妍,霓裳仙子下九天。青秧插在朝霞上,绿叶红光花满田。”把农忙时节插秧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二是作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充满了催人奋进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如:“公社社员勇无边,锄头一扬挨着天。月亮躲在山脚下,一锄劈去月半边。”“远程火箭传捷音,洲际导弹巡太空。中华民族举铁拳,大霸小霸心胆惊。”当然,为了当好时代的“传声筒”,其作品难免过于夸张,如“观潮派,田边过,撞脱一粒谷,打断一只足。”“跃进跃进再跃进,苦战三年有决心。老虎背上打得滚,半天云里捉得鹰。”明显打上了“大跃进”时代“浮夸风”的印记。
三是高举旧体诗词改革大旗,反对复古,极力推崇新民歌体入诗,主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他力主当代诗词创作要“推陈出新”,声称“诗必超唐宋”。其《论诗》云:“当代诗词使我忧,腐儒复古乱春秋。陈词满纸无生气,诗界长河欲断流。”
匡荣归从事诗歌创作70余年,写诗上万首。先后在《人民文学》《民间文学》《星星诗刊》《飞天》《湘江文艺》《湖南群众文艺》《甘肃诗词》《延河文学》《江南诗词》《布谷鸟》《资江报》《邵阳日报》《邵东报》等数十种刊物发表诗歌数千首。
2002年11月3日,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栏目组记者罗玉辉一行上门采访匡荣归(随后不久在该栏目以《农民诗人匡荣归》为题做过专题报道)。上午九时许到达,下午两点左右离开。当天早上阴云密布,采访开始时太阳突然跃出云层,金光四射。匡荣归顿时诗兴大发,即兴吟诗三首:“名彦离长沙,欣到我的家。喇叭一声响,喜鹊叫喳喳。”“黄粱美梦变成真,果是神仙到凡尘。天野草堂嫌太窄,要借大地迎贵宾。”“阴云密布转天晴,湖南卫视诸君临。天遂人愿无限好,扫开云雾太阳升。”短短几分钟内,三首诗一气呵成,在场人员无不拍手称好。
在写诗的同时,匡荣归还写了大量颇有见地的诗评。1996年,《甘肃诗词》一期就刊发了他18篇总题目为《天野草堂诗话》的诗歌理论文章。他对著名诗词家袁第锐、田园诗人伍锡学诗作的精辟评析,体现出了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创新精神。袁第锐一直以学生自居,对匡荣归的诗评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在给匡荣归的信中写道:“海天苍苍,知我者,天野匡也。”
匡荣归的诗歌或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或记录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或表达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或抒发喜怒哀乐的万种情怀,都摇人心旌、动人心魄。其诗之美,美在情真,它将诗人赤裸裸的自我呈现给读者,情真直率地演绎其诗意人生,折射出一个伟大变革时代的缩影。
(唐志平,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现任邵东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作品集《乡风四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