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得到毛泽东书信的是孙俍工。孙俍工(1894-1962),字光策,隆回县人,他在湖南一师任教时,与毛泽东交谊甚厚。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期间,同周恩来、王若飞一同去看望了孙俍工。书信时间为1945年10月7日,内容为:“俍工兄:惠我诗篇,感且不尽。约吃家乡饭,更领盛情。你的好意,永远记在心里。事冗不克再晤领教,惟有俟之异日。敬颂道安。毛泽东。十月七日。”
毛泽东亲书墓碑的是袁吉六。袁吉六(1868-1932),字仲策,隆回县人,1914年为毛泽东一师时的国文教师。1953年,毛泽东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袁吉六先生之墓。”
其他得到毛泽东亲笔回信的都为毛泽东的学友,共有四位。按书写时间先后,第一位是王元道,新宁人,写于1950年5月7日,文字内容为:“去年十二月惠书敬启,甚慰。谨此来复,并至谢忱。顺祝健进。毛泽东。一九五〇年五月七日。”信封上为:“湖南邵阳回龙市瑞兴荣转沙田农村商店,王元道先生,毛泽东。”第二位是周芝麟,邵阳市人,时间为1950年5月8日,内容为:“芝麟学兄:去年十二月惠书敬启,甚为感谢。周玉麟同志死事望兄新近陈明,湖南当为满案,便于全国革烈一体议恤。此复教礼。毛泽东。五月八日。”信封为:“湖南邵阳保宁街二三号。周芝麟先生。毛泽东。”第三位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时的学兄胡志洋,邵阳市人,写于1950年9月30日,内容为:“志洋学兄:来书敬惠,甚为感谢。如有革命大学一类学校可进,先生试以在长沙等地进此类学校研究一时期再做工作较为适宜,尚祈斟酌为荷。顺颂教礼。毛泽东。九月三十日。”信封内容为:“邵阳九井湾十六号,胡志洋先生,毛泽东。”第四位是贺培真(1896-1990),邵东县人,为毛泽东一师时同班同学。写于1951年4月29日,内容为:“培真兄:给我的信收到了,感谢你的好意。我情况还好。盼你保重身体。何时望将你的情况告我为盼。顺祝健康。毛泽东。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以上这些手稿除孙俍工外,均写与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主席确是日理万机,然百忙之中仍抽暇亲书回信。如给胡志洋的信是写于9月30日,第二天即是国庆大典,可见他对自己的老师、同学是重情重谊。当时毛泽东已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但他写给老师和同学的信仍谦恭平和,朴实亲切。特别是毛泽东于写信之外,均附寄自己的稿费对生活困难的老师和同学予以接济,如张干、贺培真、胡志洋等均收到过毛泽东寄来的钱粮等物。对他们所提问题,毛泽东也没有行使公权,予以特别关照,没有给地方政府打招呼,按政策一视同仁。这些得到墨宝的人均仍原地原职任教,各安其分,更没有以信邀宠,给地方政府添麻烦,默默无闻,终其天年。197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来收回毛泽东手稿原件,其家人均予以配合,主动上缴,不提半点要求。
以上这些手稿原件现均于藏于中央档案馆。原藏单位和个人均保留一份由中央档案馆统一制作的复制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具的证明。现市特色档案馆收集到了全套手迹复制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