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边菊易祥茸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有一种菊花,我们那里的人也不知道它属什么科、什么目,什么学名,只知道它常常长在田埂上,于是,大家都叫它田边菊。

每当春夏之交,田边菊就开始疯狂生长。它的茎先是匍匐在地上,几根绞在一起,埋头互相竞争,像马鞭草一样,迅速占领地盘,拼命吸收养分。等到那匍匐茎胖圆滚滚,叶子嫩翠欲滴的时候,才从地里抬起头来,慢慢地长地上茎。这个时候的田边菊最好做猪草。我们只要用猪草刀将它从地面铲下来,抖掉根部不多的泥土,不需走几个田埂,就可扯上满满的一背篓。

尽管我们扯猪草时对它不断地“摧残”,农民们怕它们和庄稼抢养分,也不断地刨地皮“斩草除根”,但田边菊总不服输——总有残留的根茎,这些根茎一经雨水滋润,马上又倔强生长,并且迅速长出地上茎,长出伞状花序,长出花骨朵了。只需一夜秋雨,那些花骨朵就纷纷绽放:花盘一律正圆形,大的像铜钱,小的像一毛的钢镚;花型则以单瓣、平瓣居多;至于颜色,就可说得上是五彩缤纷了,红的、黄的、粉的、白的,还有紫的,真可让人眼花缭乱。清风一吹,你可以隐隐闻到阵阵清香。

小时候跟姐姐一起去扯猪草,看到星星点点的田边菊,她就非常高兴,常常摘下一两朵来戴在头上。姐姐不喜欢红色,以为太艳;也不喜欢黄色和白色,以为太严肃。她喜欢紫色,因为紫色深沉、不张扬,这正符合姐姐的性格。

父亲视力不好,也有咳嗽气喘的毛病,有位老中医就告诉他,用田边菊泡茶喝,可以明目、润气,对预防感冒也有好处。所以,一到田边菊快要盛开的时候,母亲就要我们去摘田边菊的花骨朵,然后将它拣择干净、晒干,再给父亲常年泡茶喝。后来父亲的视力明显有了好转,感冒次数也比以前少了许多,我想这里边应该有点田边菊的功劳吧!

也许是有人把菊花的医疗功效吹得太神奇,有一年,药材公司在我们那里租了一大片土地做中药基地,全都种上甘菊。春天播种,夏天耘草施肥,霜降一过,田地里就齐刷刷长出一片黄色的菊花来。于是就请人采摘,请人晾晒,忙乎了好大一阵子。但是,第二年他们再不来租地种花了。究其原因,有人说是生产过剩,因为那一年的菊花长得太好了;但也有人说是这些菊花的药效还不如老百姓自摘的田边菊。

后来,我住在城里了,和田边菊见面的机会也就渐渐少了。虽然心里也经常想念那些满田满垅在微风中摇曳的田边菊的花盘笑脸,但由于事务缠身,根本抽不出时间,观赏田边菊的事,也就搁下来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妻子去农贸市场买回几样新鲜蔬菜。她先把一把苋菜递给我,要我给它择了洗干净。也难怪,从农村挑来的,苋菜里面还夹杂些许杂草,但妻子看中的可能就是它比较鲜嫩。我刚把扎菜的稻草绳打开,夹在里面的一根田边菊的幼苗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是的,这就是一根田边菊的幼苗,因为我对它太熟悉了,虽然历经数年,对它的形状、颜色,以致气味都还记忆犹新。

我太高兴了,前不久朋友发给我一个视屏,说菊花可以芽插、嫩枝插、叶芽插,还给我展示了他阳台上千姿百态的菊花苗。我何不也试一试呢?我阳台上也正好空着两个花盆。我立刻松好花盆里的土,将那根田边菊的幼苗按叶芽剪成几节,小心翼翼将它们插在花盆里,再轻轻地洒点水,让土壤夯实它们。

一个星期过去了,花盆里的叶芽没有任何动静,不过原来的叶片没有枯萎。妻子说,你插的花肯定活了,因为原来的叶子一天也没有蔫过。又过了几天,一个早晨,我去阳台上活动活动筋骨,突然发现插下去的一个叶芽的叶柄窝里冒出一个嫩绿的芽孢,圆圆的、翠翠的,像璞玉中镶嵌了一颗钻石,莹润而有光泽;又像初生婴儿的笑靥,尽管稚嫩,却饱含真情。以后,一天一个样,插下去的几个叶芽全部成活,齐刷刷全部长出新苗。那新苗的茁壮身段、那稚气萌萌的样子,使我想到了幼儿园天真烂漫的小朋友。

霜降一过,两个花盆里田边菊的花骨朵全争先恐后地绽放了,且全都是紫色。屈原常“夕餐秋菊之落英”,我也有些贪婪,赶紧将其中一盆最好的搬到了我书桌上的右上方,旁边还整整齐齐摆上一部《诗经》和一本《唐诗三百首》,因为这田边菊也是一首诗啊!何止一首,应该说这《诗经》和《唐诗三百首》的韵律全都蓄积在这饱含紫气的田边菊里了。

一株被人称为野草的田边菊,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来到我的面前,并得以存活,它温暖了我的心,勾起了我无限的乡愁。

田边菊作为野草,其最初作用最多也只能让猪果腹。待它转化为一种赏心悦目的风景后,它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华丽转身的机会,都有体现价值的时候。珍惜这种机会和价值吧,像田边菊一样鲜艳绽放、清香四溢。

(作者系邵阳市二中退休教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