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扶贫路上,“女汉子”流汗不流泪曾卉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2015年,我服从组织安排,毅然走出市委大院机关到基层一线驻村帮困扶贫,一干就是4年多。2015年至2017年,驻新邵县寸石镇寸石村(原梅市村)任扶贫工作队队员,2018年起驻新邵县潭府乡财树村,并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我入村第一件事,便是着手开展精准识贫工作,逐户调查核实,逐项比对指标,做到真贫一个不漏、假贫一个不留。在寸石、财树两个村,我和帮扶工作队队员们先后全面掌握了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最后确定寸石村贫困户79户353人、财树村74户284人全部符合建档立卡要求。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为确保在3年内啃下寸石村脱贫退出这块“硬骨头”,我充分发挥女同志胆大心细的风格,发扬档案工作者沉稳不乱的品质,坚持党性原则,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我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扎根基层,访真贫、结穷亲、挖穷根、谋富源,带领群众上项目、办企业、搞种养,改造农田、兴修水利,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扶贫政策、扶贫任务、扶贫责任全部落到实处,实现了寸石村2017年整村脱贫,财树村2018年脱贫摘帽。

2018年,通过工作队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争取到市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为财树村投入891.06万余元,主要用于硬化村组道路6.36公里、修建改造桥梁3座,完成村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加固河堤257米,完成10个小组农网改造、修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村级文化广场、建成药材基地260亩及韭菜基地100亩等,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我帮助财树村14组村民刘正桥落实了务工就业、医疗保障、教育补助等政策措施,让刘正桥一家从因病欠下40万元外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易地搬迁户何军德腿脚残疾,务工就业无着落,内心十分消极。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与附近的一家鞋厂老板沟通,最终说服了老板,给何军德安排了能胜任的工作,让他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

我的结对帮扶户段要求9岁的儿子段乐斌为先天性脑瘫,智力低下且有暴力倾向,发病时常用头撞墙。我第一次走访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市脑科医院取得联系,并陪同段要求带着其儿子前往医院检查治疗。在医生明确表示治疗无望后,我多次与县、乡民政部门联系。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了专业医疗团队来村查看,并为段要求争取到困难帮扶资金1万元,用于装修防撞墙,保障段乐斌的人身安全。在得知段乐斌因为身体和智力原因无法入学就读后,我又积极主动地与附近的龙潭小学沟通,请求学校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育帮扶。如今,在医疗和教师团队的帮助下,段乐斌日常情况稳定,发病频率大大降低。

为了扶贫事业,我以党员的担当和公仆的情怀,忍病痛,舍小家为大家,只为心中的一个目标:要让每一位贫困群众能如期脱贫,全国人民如期迈进小康社会。

2017年7月7日下午,身患癌症的母亲生命垂危,父亲打电话给我,要我到医院陪护母亲。当时,寸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正进入紧要关头,我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我的母亲从2015年春确诊癌症晚期直至2017年7月去世,三年里,我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疏于陪护,深为内疚。

由于长期在基层“5+2”“白加黑”的工作,身体羸弱的我一次次病倒,但从未放下手中的脱贫工作。2018年11月,我又一次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医生建议至少住院15天以上,但我住了6天院后又急急忙忙赶回村里带头开展工作。

同年12月,我又病了,高烧不退。财树村村医石德祥为我做了初步治疗后,建议我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治疗。我挣扎着爬起来,对他说:“帮我打一针退烧针吧,还有好多工作等着去做呢!”

就这样,我硬是从一名“弱女子”磨砺成一个“女汉子”,硬是把对母亲的思念转化成对困难群众无尽的爱,硬是把多愁善感的泪水转变为奔走在扶贫路上的汗水,坚定地继续前行!

(作者系市档案局、市新华书店驻新邵县潭府乡财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