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虽然个子不高,但力气比较大。我刚和老婆结婚的时候,一到农忙季节,一家人就要到岳父家帮忙打稻谷。当时打谷采用脚踩打谷机,一台打谷机将近200斤,两个男子汉才能搬运到稻田里去。搬运打谷机时,岳父总是抢先抬前面,因为前面有个滚轮比较沉重,让我抬后面轻一些,生怕压垮我这个文弱书生。我说:“爸,我抬前面吧!你不用担心,我扛100多斤是没问题的。”不管我怎么说,他还是在前面抬着,箭步如飞,我跟在后面,如果路程较远,还有点气喘吁吁呢。
打谷还不是辛苦的。听岳父说,他20来岁的时候,有次在县城修大桥,穿着草鞋,顶风冒雪,扛着上百斤的石头,在工地上奋战了几天几夜。每次回忆起这件往事,岳父就心情激动,慷慨激昂,感到特别自豪。
岳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砖瓦匠,十里八乡有不少村民请他去当师傅,做技术指导。许多人对我说,你岳父用煤烧出来的砖块是一流的,表面呈猪肝色,质地坚硬,甩在地上清脆响亮,毫发无损。他制作的瓦片,厚薄均匀,平整光滑,不亚于琉璃瓦。我问岳父:“您的手艺怎么这样好?”岳父说:“我过去在生产队曾经做过10多年的砖瓦,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呵呵。”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日子好过了,家里有了积蓄,岳父带领我和未婚妻,踩泥巴,搬砖块,晒毛坯,披星戴月,忙碌了几个月,制作了五万多块砖头,建造了一幢两层五排四间的楼房。整幢楼所盖的几万块瓦片,也全部是岳父的血汗、智慧和泥巴的结晶。这些青黑色的瓦片,几十年来为我们遮风挡雨,历经霜雪,依然坚硬如铁,就像我的岳父。
“过去我在生产队做了10多年砖瓦,为集体挣了不少钱;改革开放后,我们全家人自力更生,制作了几万块砖瓦造新屋,为家里省了不少钱。”岳父高兴而又自豪地对我说。
岳父心灵手巧,不仅会做一流的砖瓦,还会熟练编织各种精致漂亮的竹篮、粪箕、鱼笼等竹制品。他首先把别人的东西买回来研究一番,了解其结构原理后,把原材料找来,开始编织。他农闲时间编织得比较多,编织的东西有时送给亲朋好友,有时拿到集市上卖,兑些鱼肉回来,改善生活。
一般人理发要去理发店,还要花不少钱。但岳父理发从来不上理发店,也不用照镜子,他右手拿把剃刀,自个儿在头上剃,那么熟练,那么轻盈,沙沙沙,比理发师还快。转眼间,刚才还是一头黑发,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刮了皮的大芋头,光溜溜的。
岳父只读过小学五年级,但他的毛笔字和钢笔字,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每逢年轻人结婚,老人去世,都要请他写对联、请帖、悼词、祭文等,他总是乐呵呵的,有求必应。一到春节,他除给自家写对联,还要给几个女婿和儿子以及亲朋好友、邻居写对联。他写的对联,内容与时俱进,字迹清新秀丽,引得村民驻足观赏称赞。
起初,我对岳父写对联和祭文之事,表示怀疑。因为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此都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便问:“爸,你只有小学文化,怎么会写这些老古董呢?”岳父谦虚地回答:“其实,开始我也不会。平时看到一些好的对联,我就用笔记下来,反复学习,融会贯通,后来就慢慢会写了。”
前年春节,我们回家过年。有一次,岳父对我说,现在有些家里老人去世,都要请他去写祭文,问我书店有没有这些方面的书籍。回到城里后,我到几个书店找了半天,都没有发现一本写作祭文方面的书,网络书店也没有。后来,我利用业余时间,编印了一本《中国祭文精品选粹》,又在此书后面补充了祭文写作技巧等内容,寄给岳父做参考。岳父看过之后,电话打来,微笑着说:“这个册子蛮好,很实用。我要认真看看,取长补短,尽量把祭文写得好一些。”
前年4月23日,81岁的岳父因患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今年春节回家,我来到岳父曾经住过的房间,看见那本薄薄的《中国祭文精品选粹》静静地躺在一张陈旧的老书桌旁边,却没有看到岳父。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
(黄田,绥宁县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悠悠万福桥》《文人相轻又何妨》《想说就说》《芳华岁月》等四部作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