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者感悟夜读《瓦尔登湖》陆曼玲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月夜,读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立刻被他优美的描写和率真的天性吸引了。

瓦尔登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一个小湖,面积仅61英亩半。湖水深邃而清澈,能看见许多英尺下翔游的一群群鲈鱼和银鱼。湖的四周是葱翠的松树和橡树林。湖岸由光滑的白卵石铺成,有一两处短短的沙滩,湖里有一点小小的心形叶草和河蓼草。

1845年3月,28岁的梭罗向邻居借了一把斧子,来到了湖边的树林里,砍下一棵棵直立高耸的白松,开始在湖畔搭建小木屋。

一切都由他独自完成,三个月后,他开始在尚未峻工的木屋里居住,在此之前,他所拥有的唯一房屋就是一顶帐篷。这时的木屋尚未粉刷,也无烟囱,墙壁用的是饱经日晒雨淋而斑驳变色的粗木板,到处是大裂缝,但梭罗非常喜欢这简陋的小木屋:“我无需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因为屋子里的空气一样新鲜。我坐的地方与其说是在屋内,不如说是在门后,甚至大雨滂沱的天气也如此。”他的生活变得和大自然本身同样朴素,但他还希望简单简单再简单!

就在这间木屋里,梭罗写出了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瓦尔登湖》。在书中梭罗这样说明自己:“我在我内心发现,我有一种追求更高的生活,或者说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但我另外还有一种追求原始的行列和野性生活的本能。”

梭罗出身于商人之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一生追求极简的生活方式,他宣称“我最大的本领是需要很少”。他曾专注于创造一种好用的铅笔,果真获得了成功,当财富之门向他敞开时,他却再也不做铅笔了,重新开始他无穷无尽的行走和各种各样的研究。需要金钱维持基本生活时,他修船、种植、勘测甚至帮人搭篱笆,钱够用时便又开始他的行走和研究。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住好房子,不穿漂亮的衣服,也不愿参加任何宴会。当迫不得已参加聚餐时,被问及他最喜欢桌上哪道菜,他的回答是“离我最近的那道”。

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梭罗开始了靠自己双手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的独立生活。他的家具大部分是自己做的,其中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书桌、三把椅子、一个台灯和锅碗瓢盆,此外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他在湖畔开垦土地,种植豆子和土豆。他观察蚂蚁的搏斗、水牛追赶泥龟、潜鸟的换羽和洗澡,看野性十足的猫怎么弓起背脊怒叫。他的物质生活越简单,精神生活就越丰富,他和大自然就越融为一体,也就越能与各种生物和谐地相处。冬季来临,他在木屋里烧起熊熊的火,“经历了几场快活的暴风雪,在炉边度过几个愉快的冬夜,那时,雪在屋外狂飞乱卷,连猫头鹰的叫声也被压得听不见了。”冬天的访客,除了偶然登门的诗人和哲学家,还有走过雪地的狐狸,被玉米诱惑而来的赤松鼠、樫鸟、黑顶山雀、野兔和鹧鸠。而当春天来临,歌雀在岸上灌丛里歌唱,昏暗阴沉、懒洋洋的时光转到明亮开朗、充满活力的时光。就在瓦尔登湖旁边的小木屋里,梭罗快乐地度过春夏秋冬,独自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

梭罗以全部的热爱将他的天赋献给了故乡的田野、山脉和河流,献给了瓦尔登湖。他像狐狸或小鸟一样熟悉乡村,喜欢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森林里和没有路的山中散步。他的独居瓦尔登湖畔,不是官场失意的退隐,不是职场失利的遁世,更不是情场失恋的逃避,而是出于对大自然来自心底的热爱,并以杰出的智慧、丰富的常识、顽强的意志和有力的双手,创造出超凡脱俗且有滋有味的生活。他从未结婚,孤独一生,45岁因肺结核病逝于故乡。

读《瓦尔登湖》,可以让人对生活的本质有深层次的理解。梭罗在瓦尔登湖的隐居,不仅是对回归自然的倡导,更是对人生意义的诠释。梭罗说:“我要深入地生活,吸取生活中所有的精华,刚强地、像斯巴达人那样坚韧地,清除一切不成其为生活的东西,大刀阔斧加以扫荡,仔仔细细加以清理,把生活逼到一个角落去,将其置于最低的条件之中。”只要有能饱腹的粮食和能御寒的衣服,就不要去追求奢侈和享受,尽量挤出时间去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真挚地对待人和一切生物。一个人过分地追求名利,就会减少对大自然的热爱,减少作为人的本真和善良的东西,也会活得很累很紧张。生活越简单,欲望越少,烦恼也会减少。

“不要给我爱,不要给我钱,不要给我名誉,给我真实就行了。我坐在一张摆满美酒佳肴的桌前,受到隆重招待,可是那里没有真实和诚恳,我饥饿地从冷漠的宴席走开。”这是梭罗在文章结尾处的大声呼吁。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占据我们真实的人生,在每个人的“瓦尔登湖”畔,简单地、快乐地生活吧!

(陆曼玲,武冈市人,曾任职于邵阳市广播电视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