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机灵的战略战术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以守为战为款

魏源指出,自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深居中央“帏幄”的决策者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以及身在战场的将官们所做的事,不是主张打仗,就是主张议和,没有哪个提出守卫边疆的方案,也没有谁在守卫边疆方面能提出良策。魏源进一步指出:“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即自己的阵地都守不住,怎么能够与敌方作战?又拿什么来做筹码,与敌人谈判?因此,只有“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只有守住了自己的阵地,才谈得上与英夷作战,外国友邦才能听从我们的指挥,协助我们与英夷作战,这就是利用外国的力量进攻入侵之外敌;也只有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得到了外国友邦的支援,才具备与英夷和谈的筹码,这就是借助外国的力量与侵略者谈判。

在谈到怎样防守时,魏源指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

御诸内河以歼敌

但当时的情况是:“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魏源认为这样的战略方针,“适得其反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想制服入侵之敌,必须使敌方失去其长项和优势。而外夷战舰的优势在哪里?在外洋还是在内河?必须搞清楚。我方能抵御外夷的方法,不过二种:一是采用炮击,一是采用火攻。而“夷之兵船,大者长十丈,阔数丈,联以坚木,浇以厚铅,旁列大炮二层,我炮若仅中其舷旁,则船在大洋,乘水力活,不过退却摇荡,不破不沉”。这就是外夷的长项与优势。

要是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把敌人引到内河来战,情况则相反。因为夷寇进入内河,就只能鱼贯而进,不能星棋布阵,不能发挥其战舰游弋自如的优势,进退皆难。魏源进一步分析:假如夷寇分兵登陆,绕道我军后路,我方可以预先挖掘暗沟,截阻敌军前进;并且层层设置地雷,敌军一旦踏上,则令其魂飞魄散。这时,夷寇的舰船就不可能纵横进退自如了。

以逸待劳胜敌寇

关于海战的胜负,有人提出疑问:“西洋与西洋战,亦互有胜负,我即船炮士卒一切整齐,亦何能保其必胜?”针对这一问题,魏源指出:“此为两客相攻言之,非为以客待主言之也。夫力不均、技不等而相攻,则力强技巧者胜;力均技等而以客攻主,以主待客则主胜,攻劳守逸。”魏源认为,在海洋中打仗,全靠能争上风。没有战舰,即使占据上风也不能起作用。有了战舰,如果两支远道而来的军队交战于海洋之中,就相互争取上风阵地,谁能获胜,那是难以定论的。

乘我士气歼敌寇

战争之胜负,鼓励士气极为重要。鸦片战争之初,中国军队与民间水勇士气高涨,但因朝廷及主帅指挥失策,士气不仅得不到激励,反而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受挫。

魏源对广东、福建两地水勇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士气和爱国情怀是十分赞赏的,特别是对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的记载,但他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对三元里人们抗英斗争的经过,进行了较详细的记述,并认为:如果当时“围歼洋兵,生获洋人,挟以为质,令其退出虎门,而后徐与讲款,可一切惟我所欲”。可惜清政府未能抓住当时士气高涨的战机,致使整个战局失败!

(刘伟顺,任职于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

2021-08-03

00:00:00:0刘伟顺——魏源的强军思想之四◆思想者营地12079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8/03/content_12079.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8/03/content_12079.html11机灵的战略战术/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