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乃小道,但于求小道之精者而言,一要天分才情,二要勤奋苦练,三要学识修养。25位参加过国家级书法展的书法家可谓邵阳本土书道求精者,既有笔力正壮的60后,也有青出于蓝的90后;既有成名已久的少壮派,也有不让须眉的美女书法家。他们提交当下创作的精品参加此次活动,更是表明他们乐于接受批评、精益求精的心态。而此次活动的批评者对书法家的书法进行理性评价,既要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发现美的眼光,也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与敢于批评的勇气。因此,本次活动要求书法家的自我批评诚恳谦虚,评论家的批评真枪实弹,目的是营造邵阳良好书法学习氛围,使邵阳书法形成创作与批评比翼齐飞的良好生态,鞭策重点书法家不断进步,发掘、培养书法批评人才。
书法要写技巧,与古为徒,不负古人;书法也要写性情,写修养,自成面目。以此为准绳,从参加此次活动的25位邵阳本土书法家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先秦简帛的稚拙、魏晋书法的风度、唐楷的严谨、草书的狂放、宋代笔墨的意趣、明清书家的金石味……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各种书风皆有表现。这些本土书法家都该得到表扬与肯定,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学习中国书法,不标榜新潮,不追逐花哨,他们既神游古人,又融通诸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走的是书学正道。
“闻过则喜:邵阳国展书家批评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表扬,而是为了促进创作而批评。批评者主要从学养和技法两方面对参展的书法家提出了不同的批评意见。批评者既看到曾伟子行书的稳健安静、隶书的朴拙自然、小楷的劲朗细腻,也指出其书法存在一些问题:用笔过于理性,行笔过于匀速,缺少内心激情,作品无让人惊艳处,简帛书线条片扁,缺圆劲之势,笔法单一。批评者善意提醒李炯锋“在锤炼技法的同时,要多读书、读好书、能诗文,心手双畅,艺道并进”;认为宁森泉书法“违背了书法创作注重遵从内心节奏的艺术本质”;李爱民书法“应用生动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理性调控下的感性书写”;谢岸炀“写大字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牵丝若是太细会有飘忽薄气,大字还是厚重更佳”;罗太平书法“显露了当前草书时弊,圆圈多,方折少,绵柔多,刚劲少,雷同多,变化少,折射出草书创作的从众心理”;曾利平楷书“尚处于摹古阶段,用笔尚显拘谨,线条稍显飘滑”;谌业海章草“尚在描其形而无神,线条僵硬,行笔犹豫”;回楚佳“楷书面貌多样,线条圆劲有张力,但用笔稍显僵硬,使转不畅,笔法单一,有些笔画为显空灵故意断开,反而漏气松散”;刘如意的简帛书“线质还显得单薄、不丰富,缺少金石气”;罗粮辉行草“用笔则不轻灵,伤于折”;彭新良书法“尖锋太多、牵丝太多、古意太少”;夏瑜璐学吴昌硕石鼓的“标签”太明显……这些针对本土书法家的书法创作提出的切中肯綮的批评意见得到参展书法家的认可,凸显出本次活动的积极意义。
“闻过则喜:邵阳国展书家批评活动”是国内首个市级书法批评展,自愿参展的高水平书法家有25人之多,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风格多样,展示出邵阳书法的雄厚实力,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从书法批评的角度而言,也暴露出邵阳书法批评人才的稀缺和书法批评力量的薄弱。书法家挑选的都是个人精品参展,但批评者的批评大多是三言两语的印象式批评,缺乏将这些书法家的学习、创作、思考过程结合起来进行多元解析的批评,将书法家的个人创作与书法史、当代书法创作环境进行比较的批评更是少见。就书法创作与批评的模式构建而言,此次活动只是针对书法家书法作品感性的印象式批评,其具体的批评标准是不甚明晰的。
通过此次“闻过则喜:邵阳国展书家批评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书法的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矛盾、书法创作与书法批评的非均衡性、书法批评标准与方法的不确定性、书法创作的传统性与先锋性的矛盾等理论问题;如何培养书法创作人才和书法批评人才等现实问题。这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聂世忠,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袁龙,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21-05-19
00:00:00:0聂世忠
袁龙——“闻过则喜:邵阳国展书家批评活动”述略◆艺术论坛9274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5/19/content_9274.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5/19/content_9274.html11书道求真
闻过则喜/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