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也谈新发现的一首“胡曾诗”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4月6日,《邵阳日报》“百家论坛”版块刊发了《新发现的一首“胡曾诗”》一文,作者据明末清初编纂的《大沩山古密印寺志》记载一首署名胡曾的《闻仰山禅师往曹溪》,说该诗的发现,“填补了胡曾五言律诗的空白”。文末作者提及,“唐代诗人张乔有首诗,与署名胡曾的《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几乎完全一样,仅仅标题最末多了‘因赠’二字”“此诗的归属问题,待考”。

署名胡曾的《闻仰山禅师往曹溪》,文本如下:“曹溪松下路,猿鸟重相亲。四海求玄理,千峰绕定身。异花天上堕,灵草雪中春。自惜经行处,焚香礼旧真。”清末康有为喜欢诗中的“异花天上堕,灵草雪中春”,将之书写并具款,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康有为创作的对联。

文史的考证重证据,孤证不为定说,若无反证者姑存之,遇有力反证则尤须慎重。署名胡曾的这首诗,又出现在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卷六百三十八,标明作者是张乔。

近年出版的《邵阳文库·胡曾集》,收录胡曾的诗170首,咏史诗151首,清一色的七绝;19首其他题材的诗,有七律10首,七绝7首,五古1首,单句1则,竟然没有一首五律。《全唐诗》存张乔诗两卷,共171首,五律占了绝大部分,有121首。

唐末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张乔,池州九华人也。诗句清雅,夐无与伦。”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乔)有高致,十年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籖》中曰:“张乔,咸通骑驴之客,吟价颇高,如《听琴》之幽淡,《送许棠》之警耸,亦集中翘英。”清朝杜诏、杜庭珠在《中晚唐诗叩弹集》云:“晚唐以五律擅长者,断推马虞臣,其神采声律迥非许用晦、李德新辈所能仿佛也。后来唯张乔、张蠙两人差堪步武。”

从作品及对作品的评价看,将《闻仰山禅师往曹溪》系之张乔,是有道理的。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是在明末胡震亨《唐音统籖》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编修而成,而《唐音统籖》卷六百四十九载有张乔的《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

张乔与仰山禅师有过交往,除了《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一诗外,还有《赠仰山大师》(见胡震亨《唐音统籖》)可以做佐证:“仰山因久住,天下仰山名。井邑身虽到,林泉性本清。野云居处尽,江月定中明。仿佛曾相识,今来隔几生。”清代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第三函中有《张乔诗集》,集中亦有《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赠仰山大师》。清朝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录《张乔诗集》四卷,并加案语:“明仿宋刊本,刘蓉峯藏书,《直斋书录解题》云:《张乔集》二卷,唐进士九华张乔撰……此作四卷,常熟席氏(启寓)所刊宋本与此无毫发差。”

看来《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一诗,宋朝就确定了是张乔的作品。检搜古籍,北宋初年纂修的《文苑英华》卷二百二十四有张乔的《赠仰山大师》《闻仰山禅师归曹溪因赠》。内容一样,诗歌标题中的“往”,宋版作“归”。

仰山禅师9岁时,他的父母将其寄养在寺院,17岁时在曹溪南华寺剃度,正式成为沙弥。清朝金堡《徧行堂集》文集十九载:“仰山出家于曹溪,宜其称归矣。乳源东华寺,仰山所建也。”如此看来,标题本应作“归”。

为何张乔赠送仰山禅师的诗歌被选入《大沩山古密印寺志》,因为仰山21岁左右上潭州大沩山,在此盘桓15载,悟道习禅升堂奥,后外迁传法。修《大沩山古密印寺志》的人得到的不是第一手资料,以致“张冠胡戴”。

(易立军,隆回人,中国屈原学会会员)

2021-04-13

00:00:00:0易立军●学术短论7974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4/13/content_7974.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4/13/content_7974.html11也谈新发现的一首“胡曾诗”/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