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司马懿假中“空城计”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三国时群雄逐鹿,司马懿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他雄才伟略,权谋坚忍,杀伐果断,终将天下一举纳入司马家的囊中。

年少时读《三国》,却对司马懿颇不以为然。且不说与诸葛亮对阵,他很少能占便宜;单说他已经掌握绝对优势,轻易即可破敌致胜,偏偏又中孔明计谋,而致功亏一篑,常让人为他扼腕叹息。

以“空城计”为例。诸葛亮因错用刚愎自用的马谡,导致战略要地街亭失守。司马懿乘胜率十五万大军直逼西城。此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他不得已定下“空城计”,大开城门,自坐城楼之上,焚香抚琴。司马懿见状,恐有伏兵,望北山路而退。

司马懿退兵时,他儿子司马昭就已产生怀疑,向身为主帅的父亲询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司马懿的回答是:“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估计司马昭听了父亲的解释,也如年少时的我一样,必定要暗讥司马懿着实昏馈胆小,智不如人。诸葛亮新遭战败,士气受损,即便设伏,十五万大军一齐掩杀过去,小小西城焉能抵挡?谨慎一点,至少也应派支敢死队进城冲杀一番,以探虚实。然而,司马懿愣是啥也没干,就这样傻乎乎地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撤兵而去。

司马懿傻吗?当然不傻!他对司马昭解释时还说了四个字:“汝辈岂知?”这是极有深意的,决非倚老卖老之语。

单论军事谋略,他较诸葛孔明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251年,是三国群雄中少有的高寿者。他一生历仕曹魏四朝,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而且在统军征战中一步一步成为权倾朝野的托孤重臣。他辅佐曹丕时,就获得“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的美誉。及至新城之战,他当机立断,火速出击,一举平定孟达,更展现出司马懿非凡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能力。区区一个“空城计”,当然瞒不过这位“老司机”的法眼。

明知是座空城,司马懿为何还会中计呢?答案只有一个,他装的。

俗话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装的。司马懿却是全才,不仅会做会说,还是一等一的会装高手。他最擅长的是装病,不仅装得像,而且装得久。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担任司空的曹操,听说司马懿智谋超群,想征召他出来做官。但出身士家大族的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应召,却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多疑的曹操自是不信,派了刺客夜闯司马懿的卧房查看虚实。司马懿早已料到曹操有此招,直挺挺地躺在床上装病。刺客拔出佩刀做势要劈,他也只是瞪眼看着,身体硬是纹丝不动。“装”功如此了得,一代奸雄曹操都被他蒙骗了。公元244年,受到曹爽排挤的司马懿又故伎重施,再次装病,而且一装就是五年,直装到曹爽对他再无防备,突然发动高平陵事变,一举控制曹魏军政大权。

司马懿装病是为避祸和夺权,他假装中计又是为何呢?

当时曹丕新亡,曹睿继位,身为托孤重臣的司马懿处境微妙。他位高权重,又手握重兵,加上太尉华歆等一众政敌,老在曹睿耳边喋喋不休“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新君难免有所猜忌。诸葛亮对此自是了如指掌,只在邺城门上贴了张告示,说司马懿心怀异志,非常明显的一个反间计,便让司马懿丢了兵权,削职回乡。没有司马懿指挥的曹魏军队,当然抵挡不住诸葛亮的进攻。在一败再败之际,曹睿不得已才重新启用司马懿。这就是司马懿领军十五万,兵临诸葛亮空城之下的战争背景和政治格局。

司马懿当然知道,进城就可灭掉老对手诸葛亮,立不世功勋。但立功之后,自己会不会是“狗烹弓藏”的结局呢?在没有强敌环伺的曹魏政局中,又将何以保全自己重兵在握的军权呢?他不得不掂量再三。

最终,司马懿选择假装中计,撤兵而去。

(彭利文,任职于洞口县人民医院)

2021-04-13

00:00:00:0彭利文●煮酒论史7978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4/13/content_7978.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4/13/content_7978.html11司马懿假中“空城计”/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