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雾山诗意气豪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云雾山,在绥宁县旧县治即寨市东南15里。《绥宁县志·山川》云:“层峦千仞,雄镇东南,双峰云耸,如天门对峙。”丰城(今属江西)人邓子龙(1527-1598)在明嘉靖年间任沅州副总兵时,曾过绥宁巡察防务。游云雾山时,留摩崖石刻“东南第一山”,今尚在。并留《绥宁欲登云雾山雨阻》一首:“云雾望亦险,俗向岭头行。远呼千嶂合,长啸万山平。岩花因宿冥,山鬼厌新晴。不断楚天雨,留予燕然名。”

邓子龙以平民应征,官至副总兵。本想一登高危,考其险隘,可惜山鬼厌晴、楚天雨蔽,只能长啸寄兴,一舒郁闷。但“留予燕然名”,余谓不妥。燕然者,勒石纪功也。《后汉书·窦融传》记曰,东汉将军窦宪,率汉师大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勒石铭记。《封燕然山铭》曰:“振大汉之天声”“光祖宗之玄灵”。故“勒石燕然”成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建功立业的典故。时国家统一,绥宁乃国中之地,并非边关。绥宁之民亦为“顺民”,并非“非我族类”。即使因民不聊生而生兵燹,亦应为安抚之。何况邓总兵只是巡察,此时并未生乱。于此时此地生勒石记功之心,置绥宁何地?但邓总兵却是一个血性男儿,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领水军援朝抗日,与朝鲜统制使李舜臣同为前锋,在釜山南海与日军激战。虽年过七十,但勇气贯日,浩气横空,不幸牺牲。朝鲜人民为其筑庙勒石,世代铭记,应遂英雄之愿矣。

其过绥宁时,检查军备,有《五日观兵长安堡》以纪其事:“诸葛五月渡沪水,我于仲夏进长安。峒夷大小胆不破,苗夷远近心皆寒。有说用兵五万众,只愿与我三千宽。武冈广贵计都莫,沿兵悉扫三年专。”长安堡,为防备苗瑶少数民族起义而设的兵备重地。《绥宁县志·郑隘》云:“治(指今寨市)西南140里。”今已划归通道县境。诗中以诸葛亮自比,且说诸葛用兵五万,他只要三千多,便可连广西、贵州,一概扫平。其志浩浩乎塞于沧溟,其心邈邈然雄视前贤,似乎已忘“兵者凶器”之古训,不似古仁人之心矣。这类军将,对外抗敌可为英雄,但对内剿民未必是功臣。所欣历史给他定位于抗倭而终其一生,幸矣!

云雾山为绥宁县“东南第一山”,且前人已有吟咏,后人自有来者。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陕西西安人王作偕任绥宁知县,有《登云雾山》之作:“八载未登云雾山,欣逢暇日上高峦。群峰烟拥三秋翠,万壑风生六月寒。谬学孟嘉吹落帽,为嫌陶令懒弹冠。归闲我欲频来此,抱膝长吟天地宽。”

王知县任职八年,勤政爱民,未暇早日登山揽胜。《绥宁县志·政绩》称其“谦和乐易,恤民疾苦,委办沅州军备靖属夫役,力垦豁免,士民思之。”颔联状其秋色之美,高危之寒。后乾隆时知县王玉辉据此二句在绥宁八景中补“云涌天阙”。孟嘉落帽,用东晋孟嘉重九登高风吹帽落浑然不觉而谈笑自若之典,形容才子名士风雅洒脱、才思敏捷。弹冠,弹去帽上之尘,准备做官。后四句说自己生性崇尚自然洒脱,有从容山水之意,乐拥幽适之情。

清嘉庆六年(1801),绥宁拔贡吴醇亦有《登云雾山》之作:“寻春何惜马蹄劳,踏遍烟峦意气豪。载酒莺能歌劝饮,留诗僧亦喜挥毫。苔因石润非关雨,松不风鸣自作涛。境静云闲舒望眼,钟声隐隐出林皋。”莺歌劝饮,僧喜挥毫。读其诗,想见其襟怀落拓,淡泊从容。苔润松涛,想见其节操自持,孤标自适。但他也并不想深隐谷壑,“钟声隐隐出林皋”,极合《绥宁县志·人物》中关于他的评述:“淡泊养高,跬步不苟。穷经嗜古,文思深厚,诗词超脱,自得风流。掌教虎豀书院,成就多士。”其品格学识,是通过他“成就多士”之途径,而隐隐约约传出山林的吧。他在《水月庵夜坐》一诗的结尾时说:“神清不成寐,高咏酬吾情。”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他的咏唱,读出他的品性风情来。

稍后的绥宁岁贡龙池云,《绥宁县志·人物》记其于清“道光戊子(1828)纂修邑志,具有史才”。他的《登云雾山》透露的却是另一番气象:“九天天矫降苍龙,幻作东南最峻峰。云雾生从盘石窍,风雷响在古杉松。人间近辟凌霄路,天际先传上界钟。莫惮攀梯劳蹑足,鳌头高举踞从容。”这完全是一首借山而励志的诗呵!先写山之高峻,如九天龙降。再写云雾、风雷之景,眼见磅礴,耳闻巨响,气势浩然大矣。续下来再说看路上凌霄,听钟鸣上界,鼓励不要怕攀登的劳苦,要从容登上鳌头呵。鼓人以气,励人以志,既规人又励己也。

2021-01-05

00:00:00:0刘宝田●邵阳诗韵417910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c/content/202101/05/content_4179.htmlhttp://szb.shaoyangnews.net/syrb/pad/content/202101/05/content_4179.html11云雾山诗意气豪/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