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阳诗韵官仓岭名记淳良(外一篇)刘宝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官仓岭名记淳良

邵东县佘田桥岭,又名官仓岭。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宝庆大歉,民不聊生。邵东人曾志暹将自己积蓄的1600担谷捐献出来,自置义仓于佘田桥岭上,接济四方贫民,百姓遂呼此地为官仓岭。明英宗闻之,特许召见,并嘉勉之。曾志暹其人,纯厚善良,慷慨好施,不喜功名利禄,乐于山林,行吟于蒸水云烟之间。其诗如人,朴实纯真,《自叙歌行》曰:“性纯质真,不刚不柔。心怀朴素,不忮不求。乐武成之道德,绍南丰之箕裘。”

忮,嫉恨。《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藏?”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命运不好?藏,善。武成,《尚书·周书》中篇名,记述武王伐纣的事件经过,褒赞其行仁善而伐邪恶。绍,继承。箕裘,《礼记·学记》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冶铁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做鼓气的风裘;制弓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制作畚箕滕器。故有成语克绍箕裘,比喻能够继承前人的事业。南丰,祖先居住之地。朴朴素素的文词,坦坦荡荡的叙述,抒写自己的品性和志趣。接着,描述居住的环境,并由此引申出不慕荣华,甘于淡泊的人生态度:

“爱竹而门径扫,种柳而林塘幽。文绣膏梁,不汲汲而慕;箪瓢陋巷,不戚戚而忧。”一“竹”字,令人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想,文人雅士也;一“柳”字,令人生“宅边有五柳树”之思,隐逸高人也。门径常扫,乐于山居;林塘幽寂,寄性寓情。不慕膏梁,仁人之风;箪瓢陋巷,贤士之德。故自叹自喜:

“噫!幸承祖考之余庥,守某水而某丘。乐柏园之故址,望蒸滨而钓游。若人命之修短,乐花甲之既周。任造化之来去,抑何怨而何尤。”庥者,护佑。既周者,已经一个轮回。晚年之作矣。性本旷达淡泊,何况年高识广,悟透人生,所以乐夫天命,有陶渊明之风矣。

诗咏资江母亲河

资江,又称资水,左源赧水自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而来,汇城步、绥宁、武冈、洞口、隆回水系,流向邵阳县。右源夫夷水自广西资源县越城岭高峰猫儿山而来,汇新宁、邵阳县水系后,至邵阳县塘渡口与赧水合流,始名资江。过邵阳市区,汇新邵、邵东水系,滚滚波涛直下洞庭而去。它的乳汁养育着邵阳的土地和历史,是邵阳文明的母亲河,历来吟咏者良多。不说具体的区段、景点之作,总体讴歌的诗篇亦不能一一品赏,择其稍许读之,以窥豹斑。

邵东人刘文恺(1431-1499),贡生,后授升国子监。其《偕友资城外游》云:“两度游来未隔年,霞山风景尚依然。葱茏袍色无边草,断续琴声树底蝉。到手深杯须尽醉,寻山双履任人穿。回看城郭云寰里,半是偷闲半是仙。”夏秋之间,城郊偕友而游,草色葱茏,蝉声断续……回首城廓,烟霞蔚起,觉身是神仙,则境似蓬莱矣。风光无限,尽蕴结语之中。

昼游如斯,夜泛何如?邵阳诸生陈玉箴《资江夜泛》云:“暝色初迷廓,江头正泛舟。狂飚起芒荻,远火出汀洲。征雁宵争度,残萤水共流。愁心大可尽,前路尚悠悠。”秋已深矣,风带薄凉,雁争宵度,水映萤灯,一切皆有匆匆意,应当不是仅仅娱情山水,而是乘舟夜行,前路悠悠。虽是残秋,风急路迢,但观汀洲远火,萤亮雁飞,亦足以慰行,愁心可尽矣。萧瑟而旷淡,达观而随时,与秋江夜色相偕矣。

亦有日泛留诗者。罗之曛,湘潭人,道光年间廪贡生,历署新化、靖州等地八品学正。其《自邵阳至都梁舟中作》云:“阴霾弥月厌滂沱,涛浪如雷聒耳多。终日船从滩上簸,一年春在雨中过。岩花倒影香浮水,洲草迎风绿漾波。闲然钓翁盘石坐,淡烟疏柳挂渔蓑。”春雨弥月,水涨涛惊。滩上行船,险厄频生。但江中花影浮香,洲上绿草迎风,钓翁稳坐盘石,疏柳悬挂渔蓑,风物如画,风情如诗,诗人心中哪有愁绪忧思?一片天清气朗,反衬资江沿途风景之迷人。这还是浪狂风猛的汛期呢,那么,当晴光浮浪,月明澄波的日子,又当如何?资江呵,美不胜收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