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2亿人患甲状腺疾病,中国人甲亢患病率为1.22%,甲减患病率为13.95%,患病率最高的为甲状腺结节,占20.43%,总的来说,甲状腺疾病约占成年人群的40%左右。甲状腺疾病影响广泛,从胎儿、儿童到中青年以及老年,该疾病侵袭或贯穿全生命周期,患者要“定期查”“用对药”,守住颈部“生命腺”。
“就像现在大家已普遍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服药一样,甲减患者坚持用药对生活也并没有任何的影响。”李洲成说道。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来说,药物服用方法、剂量调节及生活方式管理对最终疗效都有重要影响。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L-T4)的甲减、甲状腺癌患者的服药注意事项:
为达理想TSH目标值,避免因服药方式所致的亚临床甲减,建议患者坚持在早餐前1小时空腹服药或睡前(距晚餐至少3小时后)服药。
甲减患者切不可觉得病情得到控制后自行减药或停药,如果随意停药,原来消失的症状(如怕冷、少汗、乏力、嗜睡、精神不振等)可在1-3个月内再次出现,妊娠期女性随意停药后果尤其严重,因为甲状腺激素是胎儿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激素。若缺乏甲状腺激素,胎儿或新生儿会发生“呆小病”,出现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同时也会增加早产、死胎、妊娠期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目前提倡可将漏服的剂量在发现的当天或随后几天补齐。
如果是妊娠前已被确诊为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正在服用左甲状腺素(L-T4)治疗中,发现怀孕后,千万不能停用L-T4,而应立即增加L-T4的剂量。最简单的方法是每周额外增加两天的剂量,或者将L-T4剂量增加20%~30%,定期复查甲功,以便调整药量。
L-T4剂量取决于多重因素: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较大时需要的剂量小;无脂体重是L-T4每日需要量的最好预测指标。L-T4与其他药物例如钙剂和铁剂和某些食物例如豆浆的服用间隔应当在2~4小时以上。
甲状腺激素的起始用量因人、因具体情况而异。年轻健康的成年人可能直接使用足量L-T4替代,而不是由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大到目标剂量。
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合适L-T4剂量可以把甲状腺癌再生长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要避免过量,过量会导致骨质流失、心脏病或其他症状,对老年患者更要注意,L-T4剂量高度个体化。坚持使用同一品牌的甲状腺素制剂、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化验及酌情调整药物用量。
在日常生活中,甲亢患者除了根据医嘱正确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注意: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如糖、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于失眠和心悸明显者可服用相关药物治疗。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忌辛辣、烟、酒;甲亢患者需补充充足的水分,忌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腹泻时减少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甲亢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进食含钾、钙丰富的食物;禁食海带、紫菜、海鱼、海蛰皮等含碘高的食物;忌食用可能会使甲状腺肿大的食物:卷心菜,大豆,木薯等。
妊娠期甲亢的治疗以口服药为主,如果怀孕前有甲亢,正在服用抗甲药物治疗,甲功控制良好,抗甲药物服用量较小,可以暂停抗甲药物。孕早期首选丙硫氧嘧啶(PTU),孕中、晚期换用甲巯咪唑(MMI)。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丙硫氧嘧啶(PTU)最大剂量不应超过每天200毫克(4片),以每天50~150毫克为宜。因为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发育,若心悸症状仍难以控制时可适当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
甲亢患者服用中等剂量(PTU<300毫克/日或MMI<20毫克/日)的抗甲状腺药物(无论是PTU还是MMI)产后哺乳是安全的,不会影响婴儿的甲状腺功能,也未发现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为安全起见,建议患者在哺乳后立即服药,4个小时之后再喂第二次奶,使哺乳与上次服药间隔至少3~4小时,此时母乳中药物浓度已经很低,对婴儿几无影响。当然,也不要忽视对婴儿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邵阳日报记者
陈红云
通讯员
申伟红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