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阳诗韵云山景点各风流刘宝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与许多风景名胜区域一样,云山有许多具体景点。但与许多风景名胜区域不同的是,云山的每个具体景点都有古诗人的题咏,视之有耀眼之光,诵之起吟啸之兴,思之动清丽之情,品之生苍茫之感,让人触摸到一种丰厚的人文沉淀。此类诗作几如云山林木,无法一一欣赏,摘其二三,以窥豹一斑。

刘春莱,字芝侣,明末武冈人,著有《芝侣诗草》。嗜学博古,文思奇而敏。恣情山水,厌恶官场。有官员欲求见面,逃而至麟趾阁上,跳而致足残,时人呼为“跛仙”。

其《云外钟声》曰:“修不从闻思,钟亦遗人籁。声乃在云中,听将落云外。”人籁,人们用乐器发出的声音,以之区别于地籁、天籁。地籁是风经过大地孔穴吹出来的声音,天籁是大自然的呼吸,是众窍在风中自然而然发出来的声音。此典出自《庄子·齐物论》。《齐物论》讲述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不够全面,人应和万物一样,各司其职融入自然造化之中,关注和想获得的过多,反而会有所遗失。“跛仙”诗借钟声写修道悟禅。钟声是人们奏击出的一种声音,声音本在云中,听起来却落在云外,感觉到的与事物本真相差甚远。

《石畔足迹》云:“何时曳杖游,遗履黄盈尺。仙踏石如云,亦践云如石。”遗履,遗弃之鞋。《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丹聘于齐,途经宋国,宋华元杀之。楚子闻,怒而起,起而走,不及纳履。”故《宋书·毛脩之传》云:“昔宋害申丹,楚庄有遗履之愤。”指愤怒之下忘记穿鞋。此指曳杖云游,兴之所致,遗履踏石。其《仙桥横汉》云:“不见凌空仙,攀行樵牧子。跨向万峰巅,渡云不渡水。”

三首皆情钟登仙之道,如梦如幻,似修道偈语,偏于理而淡于情,与景则增人文气息,于诗则情味索然。

我更喜欢舒作楫的《云山十景》。作楫,字济川,亦武冈人。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拔为贡生,就职候选教谕。

先读《云山十景》中的《云外钟声》:“斜倚雕栏百虑空,白云深处听疏钟。山深云起无寻外,声在遥峰第几重。”清幽深邃之境,空灵飘逸之思,声在遥峰,情寄旷渺,缭绕于云烟之间,几欲飘然欲仙,遗世而出尘。

《石畔遗踪》,即写“跛仙”之“石畔遗迹”,却是别一种清旷洒脱:“踏石遗踪事有无,秋风落叶满烟荒。芒鞋自解凌云志,底事徘徊小径迂。”不拘泥于悟道修持之法,而吐心中疑,摹眼前景,兴求仙意,述徘徊情,有留连难去之思。

《仙桥横汉》写谒前人仙迹之万斛心潮,空茫无奈之情:“碧山凹处小桥横,隐约银河略彴平。入夜秋涛声万斛,却疑风起怒潮生。”略彴(zhuó),亦单称彴,独木桥。《初学记·广志》:“独木之桥曰榷,亦曰彴。”刘禹锡句云:“野彴渡春水,山花映岩扉。”写桥位高峻,隐约与银河相平。立于凌云之上,自然起苍茫之思。

《岩前帘水》,真方外仙境,读之怦然心动:“放鹤归来日影迟,枕流高卧黑甜时。珠帘十二无人迹,长挂岩前缕缕垂。”

而《一瀑飞涛》深得悬瀑之神韵:“泄出云根势不停,跳珠喷玉日星星。阿谁倒泻澄江练,挂上遥山几叠青。”夸张起笔,瀑自云中泻出。看似想像,实则摹真,云气蓊郁,雾卷霭涌,当然是云中泻出。状景以显其高。因其高,故喷珠玉,昼映晴日,夜映星星,晶莹闪光,夺神亮目。第三句承接,写其气势,水到渠成。妙在结句,以遥山为背景,巨幅山水,映目而来,万古如斯,读之心驰神往。此景此诗,相生相辅,成二绝矣。

《杏坞藏春》云:“一坞深藏春色赊,绛云红雪影交加。凭谁识取空山里,却隐东风及第花。”及第花,杏花别名,因进士考试,常于夏历三月,正值杏花开放。唐郑谷《曲江红杏》:“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清梁章钜《楹联三话》载,女校书朱玉乞梁先生联,梁见玉有徵兰之信,手挥一联曰:“怜卿新种宜男草,愧我重看及第花。”传为一时佳话。徵兰,用郑文公妾燕姞典,指孕有贵子之意。《左传·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尔子。’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取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徵,证明,验证。以兰验证。故杜预注:“惧将不见信,故欲计所赐兰为怀子月数。”其诗色彩明丽,酣畅雅致,深得藏字之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