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激发县域金融活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激发县域金融活力

来源:

-->

李镇江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对激发县级金融活力作用明显,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平江县自今年5月正式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4个月完成不良资产清收近4亿元,1个月完成清产核资,计划明年一季度挂牌成立,可望成为全省筹建时间最短、质量较高的县级农商行。届时,作为平江县首家独立法人的地方商业银行,将对激活县域金融活力产生强大推动作用。

一、消除“破窗效应”,降不良塑诚信。“破窗效应”是指: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较沉重,信贷资产质量较差,不少民众包括国家工作人员错误认为,“银行的钱谁能借到就是本事,是不用还的”,这就是借贷的“破窗效应”,造成的后果就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高企,比如平江农村信用社2013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为

6.6亿元,比例高达37.84%;也造成银行信贷人员因怕担责任而不敢放贷,2011年、2012年、2013年平江县的存贷比分别只有43.24%、43.49%、41.94%,在岳阳市六县市中连续排名倒数第一。通过这次全面彻底“手术刀”式的集中清收不良贷款活动,有效改善了平江的信用环境。而信用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对当地投资环境的印象。清收不良贷款既是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场塑造诚信社会的攻坚战役。

二、发挥“鲶鱼效应”,强激励促竞争。管理学界有名的鲶鱼效应,是指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向城市发展,农村资金流入城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平江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三农金融主力军”的地位日益突出。2013年末,县信用联社存贷款余额稳居平江县金融机构首位,存贷比(50.26%)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1.94%)8.32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农商行后,一方面可以破解贷款对象限制,有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破解贷款额度限制,单一客户信贷规模至少可以扩大到3000万元,基本能满足平江县境内90%以上的企业信贷需求。

三、发挥“霍桑效应”,破瓶颈释活力。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称之为“霍桑效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农商行后,在其业务经营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农村信用社网点多的优势广泛吸收存款,其组织筹集资金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快速提升。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来讲,将开拓一条融资的重要渠道。通过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将极大地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在推动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据保守估计,平江农村商业银行2015年成立后,当年的存、贷款余额增幅至少可以分别达到17%和21.05%,市场份额可以由目前的26.44%、29.82%分别增加到30%以上、36%以上。

四、消除“责任分散效应”,募新股提实力。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与其他地方没有改制的信用社大体相似,平江信用联社的股权结构“少而散”、缺乏稳定性、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导致少数内部员工违规操作、不尽职履责问题也时有发生等等。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后,将引进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增资扩股,提升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以前管理经营不太规范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系平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