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荒凉中沉寂的鲁肃墓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荒凉中沉寂的鲁肃墓

来源:

-->

文/图

记者

张峥嵘

实习生

古岳州城的范围,很多人都能说出个大概。除岳阳楼至南岳坡就是对面马路的那块陆地,顾名思义,3517乃为真正的岳州原图。其后十几倍扩大墨迹的漫延与染浸的城图,它叫岳阳。忆起当年建这个大型的军工企业时,并没有现在规范的城市规划图,据说,是某领导考察时,就地一指划地而筑。据说的不能当真只是一个民间传闻,但其老岳州却真的是在它一步步建大中只剩下一个记忆,失去了原貌。当顶着灿烂的阳光寻访旧城的记忆时,3517是必行之地。走过一栋栋居民楼,走过一户户人家,你看到的是一个现代小区却每步都踏在古迹里。天主教堂、鲁肃墓、石狮子、向家井的存在,树阴下、家门前、荒地里随处可见的青石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口中的故事,让人感知岳州城的过往,也感知岳阳历史文化的底蕴。

探寻3517厂里的古迹,寻找古岳州文化根源,最重要的一地鲁肃墓留在了最后去探访。

鲁肃墓位于3517工厂内南侧,北距岳阳楼约200米,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封土高8米,直径32米,在名人墓中算规模较大的。一直听闻,未曾真正走近,站在门口便有些震惊,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好得多,但推门而进,一人多高的杂草世界其荒芜,院落与墓地破烂不堪,更出乎人意料。墓前一高大牌坊,上刻“威恩大行”四字,出自晋人陈寿著《三国志·吴志》中称赞鲁肃任职荆州时“威恩大行”。

进门两边各有一栋小房子隐隐约约可见。左边的小房子是一个供庙,里面有一尊鲁肃的塑像。两边的对联是“威恩大行应焚香;足智多谋因得道”。供案上的香炉看起来已经断香火多时了。右边的小房子应该是当年守墓人用于卖一些纪念品的地方。两处都门庭破损,门口也是草长树深。

抬头看墓地,被包在一片杂草中,看似一座小山头没法形成真实的样子。记者沿墓周花岗石护栏环行,杂荆让人走得牵牵绊绊,护栏的石头还有两处地方已断,一块花岗石在墓下的草地里。墓地南、北两面有石级可登墓顶,路很难发现,穿过荆棘,一边双手开路,一边双脚还是被刺挂住。至墓顶高6米,占地20平方米六方小亭,才知危险重重,小亭躲在一副锈迹斑斑的铁架里。周围的居民反映,铁架好像是为了维修搭建的,只是一搭一年再没有了动静,不但风雨中的小亭更破,铁架更成了危险隐患。

鲁肃墓在岳阳也算一处闻名的古迹,很多外地旅行者都寻访至此拜谒,更是很多本地人寻古追思之地。

鲁肃字子敬,岳阳这一带自古尊他为贤人,岳阳旧祀六贤,其中一个便是鲁肃。东汉临淮东城即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东汉末年东吴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志·吴志》说他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他献出家产随周瑜投奔孙权。赤壁大战前,他力主联刘抗曹。在战争过程中又多方斡旋,调解周瑜与孔明之间的矛盾,终于协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为孙权雄踞江东奠定了基础。赤壁大战后,他又力主借荆州与刘备,加强与刘备的盟友关系,增加曹操的敌手,促成三足鼎立之势。公元210年,周瑜在岳阳病危时伏枕向孙权极力推荐鲁肃自代。周瑜死后,孙权依言命鲁肃镇守岳阳。在岳阳他屯军筑城,巩固边防,修建阅军楼操练兵将,并厚抚巴丘百姓,使战乱中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葬在洞庭湖东的巴丘(今岳阳)。因此,岳阳历代百姓深铭其德,奉为贤人,专门修了鲁将军庙祭祀他。

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巴陵县志》均有鲁肃墓的记载。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巴陵知县周至德对墓陵进行过一次修葺。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来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铭。墓碑两侧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或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顶上小亭也竖有一石碑,碑上刻着曹锟撰写的铭文:“距今1698年,汉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水上将军鲁肃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余在岳阳,过其冢下,想见其为人,为之徘徊流连不去。旧冢有亭,亵不容人,余从而修葺之,而为之铭曰: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呜呼,公足以千古!”

目前,全国已知有鲁肃墓5座,分布于岳阳、汉阳、镇江、丹徒和句容,孰真孰伪各有说法。但鲁肃在岳阳其人其事的声名,其墓其基的深厚,鲁肃墓足以成为岳阳旅游的历史名胜,将与岳阳楼、文庙共辉映。这是附近的居民的心愿,也是所有岳阳人的心愿,更是历史的心愿。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