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些“陷阱”你知道吗?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双十一”网购高峰到

这些“陷阱”你知道吗?

来源:

-->

本报记者

彭雨琪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即将来临,众多电商在“双十一”期间推出的秒杀、促销、让利等活动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跃跃欲试。不少岳阳市民也早已准备好“血拼”一番。然而,每年这个时候网络购物诈骗也将进入高发期。昨日,岳阳市消费者委员会总结了几类网购常见的陷阱,提醒大家在“

血拼

”时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陷阱一】

商品先涨后降

忽悠人的假促销

去年10月,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市民张静将天猫商城一家网店内一款柠檬杯“收入”收藏夹,当时它的标价是59元。“双十一”前两天,张静打开收藏夹时发现,这款柠檬杯的价格竟然变为154元。张静立即跟店家联系,询问为什么涨价。店员说,“双十一”还会降价,回到59元。张静认为,这样“先涨后降”和原来销售价钱一样,等于没降,她质疑店家的行为是虚假促销,并且将商家投诉到淘宝客服。

据市消费者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增添节日”打折促销成了电商营销的新手段。不过,电商的销售额在增加,“美誉度”却在不断下滑,“假打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假打折”?工作人员建议市民,不要盲目轻信商家的打折促销,要货比三家。对于经常逛网店的消费者,可以留意已购买的中意商品的价格,如果发现价格大“跳水”,可以拿购物凭证去相关部门投诉。

【陷阱二】

交易“不成功”重新下单被骗钱

去年11月11日,家住湘天国际花园小区的许媛在某购物网站上看中了一款名牌外套,拍下付款之后,收到了一条昵称“淘宝客服”的消息。对方称,由于“双十一”客流量大,导致系统异常,下单失败,需要许媛重新下单,随即发来一个网络链接。

为尽快得到心仪已久的衣服,许媛没多想就点开链接,重新输入了支付宝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经过一番折腾,对方终于说操作成功。但随后,许媛就收到了短信提醒,与网银绑定的银行卡被划走了1698元。

市消费者委员会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购物时,收到下单不成功的消息,千万不要着急,与店主仔细确认后,再重新拍下。同时,不要轻易点开来路不明的网络链接,以防落入钓鱼网站的陷阱。

【陷阱三】

货物以次充好

仍“好评”如潮

今年4月,家住八字门小区的钟小姐在某网店看到了一款名牌黑色牛皮靴子,样式非常时尚,标价为438元,她感觉很划算。查看评价后,所有人都给出了“好评”。钟小姐当即在网上挑选了一双,并进行了货款支付。可是接到靴子,经皮革店工作人员鉴定,不是牛皮而是质量很差的人造革。她觉得很纳闷,为什么材质如此差的鞋子竟然“好评”如潮。

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市民,好评度往往也不能成为“放心购物”的准确依据,市民网购时不要被网站天花乱坠的图片和说辞迷惑,充分比较相似产品后再购买。此外,消费者在网购商品时最好进行截图,同时保留买卖时双方的对话记录,以作为以后与商家对质的证据。

【陷阱四】

个人信息泄露

骗子网络诈骗

日前,市民孙琴收到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为其在淘宝网购的物品由于系统升级导致订单失效,需及时联系淘宝客户,以免冻结。孙琴联系了淘宝卖家询问订单情况,从卖家那里了解到自己的订单一切正常,这时,她确定这是一个骗局。

据市消费者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种常见网络诈骗手段,是由于消费者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所造成的。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当收到类似短信或QQ信息,一定要谨慎小心,先进行核实再做决定。此外,喜欢网购的市民在收到物品之后,不要乱扔快递包装盒(袋),以避免自己的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

市工商局:网购防骗为市民支招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共接到消费者关于网络消费咨询与投诉131起。主要体现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货品或服务不符合约定等方面。针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理性消费,并就网购防骗为市民进行支招。

市工商局网监办副主任刘虎提醒市民,网购时要注意支付方式,尽量选择有一定规模并且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商铺,使用具有安全功能的浏览器,不要随意点击或下载卖家通过QQ、阿里旺旺等即时聊天工具发来的链接或软件。

多关注消费者对网店商铺的口碑,最好选择比较熟悉的网站购物。理性选择商品,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避免出现质量瑕疵、假冒伪劣等情况。

尽量避免在活动当天交易量猛增时购物,容易引发包裹滞留。如遇延迟发货,可在联系商家无果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联系电商平台客服寻求帮助。此外,要注意保留凭证,掌握消费维权途径。消费者需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及时截取网页、索取售货凭证,以免出现问题进行投诉时无据可举。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