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丹心一片
——记市三医院放射科
来源:
-->
【编者按】“影像学医生不能仅是操作设备的机械手,简单地看看片子,而应该像侦察兵一样,通过我们的眼睛从多变的影像片中,帮助患者挖出疾病的根源。这才是我们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市三医院放射科主任周招斌每天就这样带领他的团队在医院的负一楼的地下室不停地忙碌着。
该科始建于1971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功能较完善的综合性科室。现配有日本原装进口东芝CT机、1.5T超导磁共振、飞利浦DR机、爱克发CR机、数字胃肠机、高频X光机、德国产床旁机、岛津大型C臂机等先进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影像诊疗系统;科内环境优雅,人才梯队配备合理,诊治经验丰富。高超的医技,金针拔障,迷雾顿开,确诊病情,从而使众多患者在治疗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磁共振开展项目
【案例】现年47岁的吴先生是汨罗人。今年8月,他发现自己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脚使不上劲。他到当地一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并未减轻。9月,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市三医院。周招斌主任为他做了核磁共振,发现他的椎管里有一个极微小的肿瘤。这个难以觉察的异状引起了周主任的重视,通过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周主任在细致地检查后,发现吴先生从颈椎到腰椎的椎管里有大大小小6个肿瘤。经反复分析、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清楚后,脊柱外科迅速对其实施手术摘除,术后症状消除,一个月后老吴高高兴兴地出院了,以前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
【优势】磁共振开展项目:全身各部位平扫及增强扫描,脑血管成像(MRI),颈部血管成像、胆道水成像(MRCP)等。1.5T超导磁共振具有简便、迅速、无辐射的uan特点。
科主任周招斌,副主任医师,大放射科主任兼普放、磁共振室主任。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并担任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武汉同济医院、湘雅附一和附二医院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医学影像理论基础、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了《脑血吸虫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Wernicke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论文,现为中华医学会湖南省放射学会会员、岳阳市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专业方向:全身各部位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普放开展项目
【案例】36岁的蔡先生是岳阳县人,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恶性脑瘤,这样的打击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蔡先生的家人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并到省城大医院进行会诊,可最终结果仍维持“原判”,全家人即刻陷入极度绝望之中。后来,当地有一位在湘雅医院进修过的医生建议他找岳阳市三医院放射科的陈亚斌医师瞧瞧,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后,陈医生仔细观察影像资料每一个细节,推翻了先前的诊断,指导患者先做颅内抗炎治疗。3个星期后,奇迹发生了,患者的各种症状消失了!这份迟来的诊断,给蔡先生一家带来了新生。像这样凭借一双慧眼,挽救疑难病人及其家庭的事例不胜枚举,陈亚斌医生精湛的医技在病患中广为流传。
【优势】普放开展项目:全身各部位摄片、透视及子宫输卵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泌尿造影、胆系造影、瘘道造影、消化道造影等特殊检查。
学科带头人:陈亚斌,医学影像学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影像诊断22年,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进修,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方向:呼吸系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介入放射项目
【案例】今年9月,新路口一名6岁的男孩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要从内科转到外科治疗,患儿家长慕名找市三医院戴全民医生会诊。经仔细阅片,戴全民从多年的临证经验判断孩子是多发性硬化。后来,经药物治疗,患儿脑内的病灶逐渐消失,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的发生。
还有一位患者,两年间犯了4次类似脑梗塞症状:呕吐、肢体运动受限,同时伴发烧、皮肤出疹等,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或脑肿瘤,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今年3月,他来到该院放射科检查,戴全民通过问诊和分析影像资料,终于找到病因,并采取介入治疗方法,这位患者的脑病很快就愈合了。
【优势】开展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肿瘤疾病等介入治疗,是市三医院放射科特色医疗项目,通过穿刺和导管操作技术,对各类恶性肿瘤的化疗灌注、栓塞,血管成形、支架置入、TIPS手术,以及心脏冠脉造影、成形、射频消融,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等,有独到疗效,受到广大病患好评。
介入室主任戴全民,长期从事介入治疗工作,擅长各科疾病的介入治疗,血管穿刺技术和导管操作技术娴熟。对肺癌、肝癌、肾癌、卵巢癌、宫颈癌等各类恶性肿瘤的化疗灌注和栓塞、A/V置管及药盒植入、狭窄血管球囊扩张成型和支架置入、血管内取栓溶栓、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布加氏综合症的介入诊断和治疗、颅内A瘤及A-V畸形、主动脉夹层瘤及海绵窦漏的封堵、TIPS手术,以及心脏冠脉的造影、球囊扩张成型和支架置入等,有独到的诊疗手段。
CT项目
【案例】王女士,49岁。因肝区不适,甲胎蛋白(AFP)增高,先后在几家大型医院做B超、CT、化验等各项检查,检查后均未发现问题,也未发现肝脏病变,花费各项检查费近2万元,收效甚微,还花了3个多月时间。经人介绍,她来到市三医院放射科做全面检查。杨湘平医生接诊,经5个部位CT扫描,结果发现右肝下叶与肠重叠处似可见黄豆状之异常信号灶,因部位隐蔽加上肠道运动,病灶很难显示,为了搞清病情,该科不惜代价又重新免费给她做了个CT密扫加三维重建,最终发现右肝后下段黄豆状大小肝Ca。第二天病人就去了省肿瘤医院将病灶手术切除,最后病理诊断与该院诊断一样。病人一出院就给杨主任打电话,无比感激地说:“手术医生讲,你这个肿瘤发现很早,是他们见过最小的肿瘤,连化疗都不用做,如果再晚两个月,后果不堪设想。”
【优势】CT项目:全身各部位平扫及增强扫描,骨组织三维重建,多曲面重建(MPR)等,螺旋扫描具有简便、迅速、无痛苦的特点。
CT室主任杨湘平,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长期从事放射诊断工作,曾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和附二医院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方向:全身各部位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报记者
李弈萱
通讯员
罗
斌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