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亮社区:穿透历史烟云的汽笛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郭亮社区:穿透历史烟云的汽笛声

来源:

-->

记者

张峥嵘

编者按:

郭亮街,从曾经的吊桥到二中长道,以前都叫桃花井,后更名郭亮街,也就是现在的郭亮社区管辖范围。走进这里,寻街问巷,一个名字的响亮,让你仿佛耳边还听到枪声隆隆,而站在那口退出人们生活的井旁,一个有关桃花姑娘的传说,让人心动。

古巷古井忆桃花

张峥嵘

岳阳的桃花井,具体洗刷了多少岁月,是没有具体日月的,但不可移动文物的身份让他归于古老,也归于功成名就的退隐状态。

桃花井,从前几年偶尔有居民用于洗菜,现在几乎没人用。一块小木板盖在圆形井口的上面,墙角一块文物管理处雕刻的石碑:不可移动文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不再遭遇重伤,附近的居民当时自发集资修建了一个铁围栏。几年过去,围栏上长满青藤,更添了一些野趣与幽深。

所有的井真正追究起来,估计也就是为生活所用而挖掘。当时,岳州小小方城大大小小几十个古井,足见井的普通。但桃花井不一样,它的不一样是因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更增加了它的情感。相传清初时,这里住着一户大族,养有一个名叫桃花的姑娘,年轻而靓丽,性情婉淑,勤于劳作,深得主人宠爱,亦得邻里颂扬。那次清兵入城,奸淫掳抢无恶不作,无奈桃花被清兵所逼,坚拒不从,奋力脱逃至井边,愤然投井自尽。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个坚强的女子,遂将这井命名为“桃花井”,并在井畔栽了几株桃树,以示陪衬。每逢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往往令人生发“人面桃花”的感慨。清代巴陵诗人陈伯清游览桃花井,曾作过一首七绝:不因风雨减春光,井底桃花落更香。当日若随流水去,小乔无伴冷斜阳。

当岳阳几十口古井都在逐渐消失时,桃花井的保留不但是回忆,更多是欣赏与访古,成了很多岳阳人游览的一个点。我走进隔壁几家居民家里,他们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岳阳人,提到桃花井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骄傲。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桃花井的传说,今年再去,发现井边右墙上郭亮社区已将善良的桃花姑娘的故事做成了牌挂在了墙上。

翰林街已改,文化一脉相承,桃花井巷易名,传说永远美丽,郭亮不在,英雄事迹永存。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不会被后人遗忘,正如郭亮,岳阳人不会遗忘。

翻开1922年9月9日那页历史,粤汉铁路北段汽笛齐鸣声还响在耳边。岳州站200多名铁路工人,举着“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的大旗,手持“驱除工贼”等三角小旗,走过大街,进入车站,宣布罢工。“争自由,争人格,争人权”、“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一浪高过一浪。顿时,粤汉铁路线上,一列列火车停在钢轨上,这就是震撼全国的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次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郭亮。

毛泽东曾赞扬他为“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爱国岂能怕挂头”

郭亮其名,如雷贯耳,郭亮其事,经久相传。

他用短暂的生命,铸写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

1901年,郭亮出生在湖南长沙铜官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便有一腔爱国热血,曾挥拳高呼:“头可断,血可流,亡国奴不可当!”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长沙长郡联立中学。于1920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正是第一师范,在郭亮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毛泽东当时在一师附小担任主事,郭亮经常去向他求教。1921年冬,经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8月,郭亮被派到长沙的新河、岳州等站,加强对粤汉铁路工人运动的领导。郭亮不辞辛苦,在新河、岳州、徐家棚等地区创办了工人夜校,出版《工人之路》周刊,宣传革命道理,工人们的觉悟迅速提高。

1922年11月1日,徐家棚、新河、岳州、株洲四地铁路工人俱乐部联合,正式成立了粤汉铁路总工会。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铁路工会。

1927年5月,年仅27岁的郭亮,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不久,他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1928年3月27日夜晚,由于叛徒出卖,郭亮在其住处岳阳“李记煤栈”中共湘鄂赣地下特委机关不幸被捕。

敌人抓到郭亮,深恐发生意外,用手铐脚镣,于28日下午4时左右押回长沙。郭亮在火车上,对押送者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大谈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滔滔不绝,押送者为之钦佩,并为他解松镣铐。

一到长沙,反动派立即出动军警,戒备森严。郭亮气宇轩昂,坐在人力车上穿城而过,到“铲共法院”时仍谈笑自若。当时“省总工会委员长被捕”的消息传遍全城,整个长沙顿时人心震动。“铲共法院”监狱更是惶惶不安,如临大敌,重兵把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整个监狱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严酷审讯,郭亮幽默地说:“你问我共产党组织?开眼尽是共产党人,闭眼没有一个!”这就是当时流传至今仍一个字不差地留在人们记忆中的郭亮的“口供”。反动派非常害怕地下党和游击队会来劫狱,更不敢公开宣判,于29日凌晨2时,偷偷地将郭亮杀害于司门口湖南“铲共法院”前坪,将他的头悬挂在司门口的墙上。第三天又将头运回烈士的家乡铜官,挂在东山寺戏台的木狮子上。郭亮在“铲共法院”的牢狱中,当临刑前夕,他还激昂地给妻子李灿英写下了最后的遗书:“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

鲁迅高度赞扬郭亮宁死不屈的精神,痛斥敌人的凶残:“革命被挂头吓退的事是很少有的。”正如当年郭亮挥毫写下的悲壮诗篇:“湘江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仇?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

一条老巷,从居民到楼房,到东一块西一块的青石板,都告诉你,它走过的岁月怎样的深远。

张峥嵘

“工人是社会的台柱子”

在郭亮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中,最让岳阳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他领导的铁路大罢工。

1922年8月,郭亮受毛泽东之特派前往岳州领导工人运动。8月15日,郭亮在城南吕仙亭街德士古大楼召开100余人参加的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选举陆汉湖为委员长,郭亮为秘书兼驻部干事。同时还成立了工人文化补习夜校。俱乐部和夜校的成立,紧紧地把工人们团结在一起,其成员由开始的10多人,增加到后来的300余人。

在教工人认“工人”二字时,郭亮说:“有人说工人生成命苦,‘工’字出不了头,工字出头就是‘土’——工人只有死路一条。我看不对。你们看‘工’字中间一竖,上顶天,下立地,工人是社会的台柱子,‘工’字和‘人’字加在一起就是‘天’字,只要我们工人团结起来,就有大于天的力量。”

正是他长期不断的启发,唤醒了工人的觉悟。当8月底的一天,路局监工张恩荣带着一些鸦片上车,叫工人阮康成看管,阮没有答应,遭到张恩荣、苗凤鸣等殴打。郭亮召集俱乐部成员开会,并向路局局长王世堉提出抗议,要求惩办凶手。王置之不理,还将阮康成、吴青山开除时,点燃了工人们反抗的怒火,成为粤汉铁路长武段工人罢工的导火线。

郭亮认为罢工时机已成熟,立即向毛泽东报告并得到批准,毛泽东派何叔衡去武汉,与湖北党组织进行联系,以共同领导这次罢工。

9日,粤汉铁路工人开始罢工。郭亮了解到有列车从徐家棚站开往岳州后,于11日凌晨率领岳州站工人到站外铁轨上守候。当火车驶来时,郭亮毅然带头卧在铁路上,工人们也一同卧轨,迫使火车停了下来。王世堉气急败坏,派援兵两连前来镇压,郭亮等7人被捕,押往武昌监禁。

惨案发生后,毛泽东立即赶到新河车站召开铁路工人大会,通报军阀罪行,通电全国。全国各地工人团体纷纷致电声援,各地捐款也源源汇到。罢工持续10天后,粤汉铁路全体员工准备举行总同盟大罢工。25日,军阀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工人所提全部要求,罢工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郭亮到贺龙第二十军做政治工作,随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不久便提任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特派至湖南岳阳组织武装起义。郭亮又一次来到岳阳,此时,全国上下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郭亮化名李材,在翰林街东租赁一罗姓人家的几间房屋,开了一家“李记煤栈”,作为特委机关驻地。为了避免郭亮一个单身男人引起敌人怀疑,组织还派出一位名叫钱素云的女同志与郭亮假扮夫妻。郭亮在残酷黑暗的环境中,奋发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发动工农开展武装斗争。由于他的努力,湘鄂赣三省边界的党组织很快又发展壮大。

不幸的是,正在此时,郭亮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牺牲,给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深深扎根是一种精神

从现在的翰林街往东走,至文庙,就是当年的古翰林街,也就是1950年,岳阳市人民为纪念郭亮,命名的“郭亮街”,郭亮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桃花井旁一所学校,被命名为“郭亮小学”。再往北走一段,沿桃花井路而下,就到了郭亮社区。郭亮生平事迹展览室就在对面的小院里。

2011年12月3日,正是郭亮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岳阳楼区首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亮烈士纪念馆在岳阳楼区郭亮社区隆重开馆。岳阳楼街道工委、岳阳楼街道办事处和郭亮社区居委会在新落成的郭亮烈士纪念馆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新启,岳阳楼区区委书记李可波为其揭牌。

纪念馆收集了大量郭亮烈士遗物,由成长篇、革命篇、缅怀篇等6大篇章组成。馆中陈列的一幅幅老照片,向人们讲述了郭亮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据郭亮社区书记介绍,郭亮纪念馆一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广大市民及青少年免费开放,接待了无数慕名前来的参观者。

纪念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2009年,根据郭亮生平事迹,岳阳还拍摄了首部由民间DV爱好者自筹资金、自编、自导、自演电视情景剧《郭亮带兵抓郭亮》。

随后,冒着酷暑,记者来到文庙附近。当得知在寻访郭亮街时,坐在巷口乘凉的居民告诉记者:“郭亮街建保利街时早就不存在了”。当然,曾经的罗家大屋也一样不复存在。郭亮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土地,已变成了现代的建筑群和商业区。曾经残酷血腥的历史早已烟消云散,革命英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作为郭亮街附近的居民,他们都知道郭亮的生平事迹。他们也为郭亮短暂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而深感痛惜。老居民们都说,以前听家里的长辈们曾一遍又一遍说过郭亮在岳阳的生活轶事及英勇事迹。

如今,80多年光阴转眼即逝,但郭亮精神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郭亮,短暂一生,奋斗不止,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翰林街已改,文化一脉相承,郭亮街不在,英雄事迹永存。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不会被后人遗忘,正如郭亮,岳阳人不会遗忘。今年2月,岳阳楼区总工会在郭亮社区创建了工运红色教育基地。

翻开

1922年

9月

9日那页历史,粤汉铁路北段汽笛齐鸣声还响在耳边。岳州站200多名铁路工人,举着“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的大旗,手持“驱除工贼”等三角小旗,走过大街,进入车站,宣布罢工。“争自由,争人格,争人权”、“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一浪高过一浪。顿时,粤汉铁路线上,一列列火车停在钢轨上,这就是震撼全国的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次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郭亮。

毛泽东曾赞扬他为“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