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洞庭湖的春潮排山倒海,涛声是我们的节拍,夕阳是我们的情怀,壮丽的青春又回来……”刚走进市音协老年合唱团排练房,一首《岳阳老人靓又帅》的优美歌声就从里头传来,洪亮的声音激动人心。
人说,夕阳是晚开的花,是陈年的酒,无尽的余热有着无穷的光芒。的确,我市有这样一群老人不甘寂寞,他们通过加入合唱团走上了另一个舞台。十年间,他们唱着岁月的歌,跳着欢乐的舞,追忆年华,体验人生的价值。
合唱,唱出最美夕阳红——
“虽然年纪大了,但一到排练,我们的精气神立马上来。”
每天下午2:30,副团长李志诚老人早早地来到合唱团的排练房,烧好开水,摆好歌谱,为迎接团员们做好准备。作为中坚力量,李志诚分管团内的纷杂事务。虽然已是73岁的高龄,两鬓斑白,但聊起合唱团,他仍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年轻的时候,我们爱好唱歌跳舞,后来因为工作忙就放下了。”李老说,“现在我们退休了有时间,把当初的爱好拾起来,也算是‘圆梦’吧。”
正是有了这一想法,很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了这个大集体。记者在花名册上看到,市音协老年合唱团自2004年成立以来,人数已达400余人。
合唱团女低音部长谢启华笑着说,“能遇上了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别提多开心,虽然年纪都大了,但一到排练,我们的精气神立马上来。”
在这个教室的后排,记者看到一个展示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奖杯、奖状和荣誉证书,最引人注目的要属2012年中央电视台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邀请合唱团去录制的“歌声与微笑”栏目。“为参加那次比赛,队员们可真是铆足了劲。”参加比赛的70多名队员中,最年长的老人已有82岁,最年轻的也45岁。舞蹈总监杨昭君老师当时已71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钻研舞蹈动作。老伴心疼地说,“太辛苦就算了吧,还是身体重要。”可执着的杨老师摇摇头,“梦想就在眼前,绝不能松懈。”
坚持,训练十年如一日——
“我想这也是幸福的,没有什么比有梦想更美好的了。”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十年。
又是什么能让这个老年人合唱团坚持这么久?团长傅兴可谓功不可没。
1958年,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傅兴谢绝了母校和河南省歌舞团的挽留,怀着建设毛主席家乡的热忱,来到湖南岳阳师范学校任教,成为了我市一位资深的音乐教授,发表过200多首作品,深受大家喜爱。
2004年,退休的傅兴与同样音乐院校毕业的妻子叶尔姺加入了合唱团,共同当起辅导老师。
航行靠舵手,合唱看指挥。专业出身的傅兴很快就成为了团里的核心,满怀热情的他不辞辛劳地把大家喜爱的歌曲,都写成简谱,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纠正大伙的音准。为了培养大家的兴趣,合唱团还成立了乐器队、舞蹈队、时装队等等,他抽出时间和妻子教团员们拉二胡,吹笛子,手把手地从入门技能辅导。
2014年9月,《星光大道》栏目组邀请全国100位老人表演节目,傅兴老师荣幸受邀。然而,84岁高龄的傅老身体出现状况,眼睛患有白内障,医生几次通知,要赶紧手术。他却一心系在合唱团,直至一只眼睛近乎失明。在节目录制现场,他的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他硬是忍着疼痛把节目演完。回到岳阳时,左腿已不能动弹,可为了不影响团里集体训练,第二天,在老伴的搀扶下,他拄着拐杖来给大伙上课。提起傅老,大家都止不住地称赞。谢启华老人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团如果没有团长,坚持不了这么久。”
正是因为傅老这种执着的精神,团员们更加坚定、坚持训练,从未间断过。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季,下至四五十岁,上至八十岁的团员们每次排练“出勤率”都是百分之百。“十年来,我们不向社会收取任何费用,全心为市民公益演出,靠的是就大家的团结和对音乐的热爱。我想这也是幸福的,因为没有什么比梦想更美好的了。”
庆贺,为合唱团圆一个梦——
“我们愿发挥余热,带领老年朋友们在歌声中幸福生活,欢度晚年。”
合唱团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对于曾经奋斗在火红岁月里的老一辈人来说,加入老年合唱团更是意味着对青春韶华的追忆。
2014年12月12日是一个令人激动满怀的日子,市音协老年合唱团已在岳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沃土上生根、发牙、开花了整整十年。这群精神矍铄的老年人向全市市民发出了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请帖,为他们的“盛典”庆贺——举办《唱响岳阳》专题音乐会。你看,他们身着笔挺的燕尾服,在优雅的音乐声中,轻盈的踩着华尔兹的步伐,古稀之年的奶奶唱起歌来,是那么圆润饱满;平均60多岁的阿姨们走起模特步来,是那么精神抖擞;身子骨硬朗的爷爷们奏起乐器来,是那么帅气凌人,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他们年轻时的模样……
表演结束后,记者问及团长傅兴将来有什么计划?他思考一会儿说,“我们只愿能发挥余热,带领老年朋友们在歌声中幸福生活,欢度晚年,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文/图
本报记者
聂
琳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