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蓝天为伴与风筝为伍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与蓝天为伴与风筝为伍

——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老人们的“风筝梦”

来源:

-->

秋高气爽,碧蓝的天空澄净而广阔。

秋风阵阵,城陵矶芭蕉湖水面跳跃着点点金光。

湖边有一群追风筝的老人们,他们将自己制作的100米长的龙串风筝,指挥着飞向高高的蓝天。

他们头发花白,却依然数十年如一日追逐“风筝梦”。他们说:“放风筝不一定要看着它飞到多高,有多接近天空,只要能感觉到手中的那根细线所带来的快乐,一端在心中,一端在空中,就已足矣。”

梦想在十平米工作室起飞

深秋时节,记者乘车来到城陵矶格泰林纸公司,见到了退休工人吴伟灵。中等个子,充满活力,一身休闲装,戴一顶鸭舌帽,不是他亲口所说,你一定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小伙子”有60岁“高龄”。“我从小喜欢风筝,喜欢手工艺,十多岁的时候就自己做风筝。放飞自己的风筝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健康快乐!”这是吴伟灵采访时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有一群志同道合,喜爱风筝的‘发烧友’,都是格泰林纸公司的退休工人,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2008年,成立了三江风筝俱乐部。”边走边谈,我们来到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办公室。房间里全都是风筝和做风筝的工具、参加活动和比赛的照片、获奖的荣誉证书。“我负责带你到工作室参观‘风筝车间’,其余的队友们‘全副武装’,到芭蕉湖准备放飞风筝。”吴伟灵笑着说。

2013——2014株洲风筝大赛最佳团队奖、株洲风筝大赛龙类(小龙)风筝比赛金奖……在这间不到十平米的房间,25个退休老人自发组织、成立了风筝俱乐部。

尽管经济条件十分有限,这些老人们省吃俭用,自筹经费,在这里挥洒汗水,制作出来上千只美丽的风筝,一次次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老人们大大的飞翔梦,在这个不到十平米的小小工作室起飞!

追梦路欢笑与泪水同行

芭蕉湖放飞的风筝是龙串风筝。20多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全套武装地放飞风筝。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百米龙头风筝——打头是个龙头,后面是一长串龙身,腰节的横担上缀有红色的羽毛,待百米龙头风筝上天,威风凛凛的风筝在空中大摇大摆,样子颇风光。

吴伟灵指着他们的“头儿”——一个身材高大、动作敏捷的老人:“这是我们俱乐部的会长左建军,他号召和领导力强,负责风筝俱乐部的总事务。我们分工明确,风筝制作和放飞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负责采竹和破篾的老人钟友缘说,做风筝竹篾的毛竹也很讲究,用的是当地6年生毛竹,毛竹生长过程要不施化肥,常年背阴,还要冬天采摘,因为那时候毛竹里没有淀粉,不容易生虫。

一百多米的巨龙风筝花费了老人们无数的精力和汗水!要经过破竹、破篾、下料、手绘、组装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十分严格,稍有差错就会导致拉力不平衡,不能成功放飞。

追梦,永不止步

芭蕉湖风筝满天,但最吸引人的要数盘鹰,它时而盘旋,时而上冲,有时突然俯冲接近地面,猛然又掉头直冲云霄,很多人远处看到它,还以为芭蕉湖上空来了一只雄鹰,走近一看,才知道是风筝。

风筝俱乐部还有一个“特殊成员”孟军——一个带着墨镜的帅小伙,他挥舞着线轮,边放风筝边聊天,你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2009年患上了白血病,并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他说:“放风筝的时候,我忘记了自己曾是个病人,还有什么比与蓝天相伴,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在草地上,放飞着彩色的风筝,更让人幸福的呢?”“虽然我和老伴都60多岁了,但只要有风,我们就到广场和空地上放风筝。长年累月工作患的腰椎病、肩周炎都不医而治,我们扎制风筝,手不颤,眼不花,其乐趣,不亲身去体验是感觉不到的。放风筝,使我享受了大自然清闲怡人的风光,陶冶了情操,锤炼了坚韧的意志,使我越活越年轻了。”风筝俱乐部的成员张宁怀说。

老人们都说:“放风筝其实是一种心境。天空那么大,这么多的风筝放上去,也不过是几个小黑点,如果人心比天空更广阔,还有什么是容不下的呢?”

谈到以后的梦想,老人们还想制造出更大更美,能代表岳阳到风筝的故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让巴陵起飞的风筝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本报记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