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攻坚克难筑坦途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攻坚克难筑坦途

——临湖公路三期工程建设走笔

来源:

-->

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打响后,担负107国道、城区交通双重角色的临湖公路三期进展如何,年内能否如期全线通车?这是临湘市民极为关心的事情。9月19日,记者首站探营该项目施工现场。

8时许,全线5.6公里的建设工地就热闹起来,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等20多套机械轰鸣上路,200余人的建设队伍忙碌穿梭。在五家塘桥施工点,2辆运输大型梁板的专用车辆刚一停稳,2台汽吊机就张开双臂,将梁板抓起慢慢吊起升空,横移、对准、校正位置后轻轻放下。1小时后,五家塘桥3#跨13块梁板全部安装到位。根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本月底其他3座桥梁梁板均能全部安装到位,啃下了这4块“骨头”,就为整个工程按期完工扫清了最大障碍。

大手笔规划

107国道临湘长安南桥至季台坡段,全长5684米,是临湘市东西向城区主干道,该路段每昼夜近17000辆的交通流量,是原设计流量承载力的3倍多,这就导致了路段常常拥堵不堪。加之,由于年久失修,路基损毁,给过往车辆、行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道路两侧经营商铺五花八门,违章建筑比比皆是,“脏、乱、差”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湘北门户”形象。对该路段提质改造,成了临湘市民梦寐以求的心愿。

去年5月初,107国道长安南桥至季台坡段提质改造项目作为临湘市一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又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该市市委书记黄俊钧4次实地调研考察,3次组织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并多次跑岳阳、赴省城与上级交通部门协商。7月份,107国道长安南桥至季台坡拓宽改造工程项目即临湖公路三期正式立项成功。

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湘北门户形象,临湘决策者高起点、大手笔规划该路段提质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3.4亿元,首期投资2亿元,路段全程按国家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主车道宽24m,双向6车道,绿化带2×6m,人行道2×8m。建成后,交通流量承载力可提升3倍以上。

去年9月29日,临湖公路三期正式开工。该市抽调精兵良将成立了工程协调指挥部,并由临湘市城建投和岳阳市交建投合资成立临湘长盛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作为业主,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经营市政公路工程建设,公司将道路两旁闲置的400亩土地收储报批。出让收益用于工程建设。到目前公司先后在北京银行、省公建投融资1.4亿元建设资金,并争取到国家107国道改造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

精细化运筹

如此重大的项目也始终牵挂着临湘领导的心。该市市委书记黄俊钧高度关注项目进展,在沿线金叶肥公司围墙拆除时,他几次进厂协调,帮助解决了问题。该市市长龚卫国对工程建设情况十分重视,经常前往施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项目指挥长王友华从开工伊始就一直驻扎在一线指挥调度,协调服务。

公路建设项目,最难莫过于征拆。为此,临湖公路三期工程采取责任包干的模式,将征拆工作细化分解到长安、桥东、五里牌三个属地街道乡镇,指挥部从各单位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组,耐心细致做好被征拆户思想工作。在征拆一名姓阳的居民住宅房屋时,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征雷带人上门做工作15次,但她硬是不同意。指挥部请来她在北京工作的亲戚和村里有威望的村干部,又通过4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她终于笑着在征拆协议书上签字。目前,工程沿线17栋房屋拆迁、1200多处违章建筑拆除、三杆改迁等一系列征拆任务已基本完成。

精细化管理,是项目快速推进的保障。项目指挥部制订了施工、监理单位管理考核评比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办法等10余项规范性制度,把精细化管理覆盖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8月10日,施工单位向指挥部提出,牛奶冲桥拆除施工时涉及桥下桃矿铁路安全防护及交通疏导难题,指挥部迅速召开各相关单位协调会,制订交通疏导、架桥应急等方案,确保施工顺利完成。为克服雨季多、施工难的问题,工程部长李峻泽总是顶着炎炎烈日,加班加点督促工程进度,狠抓工程质量。

指挥部还千方百计为沿线群众排忧解难。五家塘高填方处过人涵洞一直没有人行踏步,村民过往一直靠攀爬,时有老人小孩摔伤。指挥部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工程人员修建了人行踏步,并接通了一条通村便道,过往村民拍手称赞。施工以来,项目指挥部先后为沿线商户、居民解决自来水管道铺设,接通污水排放等实事40多件。“尽管施工影响了部分生意,但这条路是临湘的‘幸福大道’,我们全力支持这项民生工程建设。”模板经销商王长炎一语道出了沿线700多个商户的心声,带头拆除了违章搭建的经营棚。

旋风般推进

临湖公路三期由新疆北新路桥集团承建。施工方负责人吴志宏是个80后,但这位经验老到的“少帅”巧妙排兵布阵,将5.6公里路段切分成5个施工段,组织了5个施工队伍,同时组织2个附属工程队伍,2个桥梁队伍。在指挥部和施工方的统帅下,9个施工队伍比速度、比质量,在施工全线奏响了鏖战欢歌。

全线4座桥梁的提质改造工程个个都是难啃的“硬茬”,指挥部和施工方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五家塘桥下的水库是周边城区生活用水水源。2013年11月14日,五家塘桥梁打桩现场,70名工人分工协作,有的把河砂装满砂袋、有的抛投块石、有的背砂袋、石灰,采用水下吹填砂体围堰施工技术,这一项工程全部采用人工作业,耗时15天,在净化水源的同时,保证打桩施工顺利进行。施工期间,为了便于指挥,吴志宏爬上桥墩,在40度的高温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至晕倒在工地上。

沿线各种杆、管、线的排查与重新铺设是个“细活”。建设者们处理杆、管、线的做法与速度受到了沿线群众的高度肯定。5月19日,在花桥路口,一个6人作业组指挥机械探巢,探明山水管、自来水管、军缆等数量庞杂的管网的走向和深度后,另一个6人作业组迅速将网管导上钢管,采用混凝土保护加固,然后降到不影响结构层以下。这一工作刚一结束,挖机与压路机迅速恢复地面。仅仅24小时后,水、电得到恢复。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总工程师吴文敏长期蹲守在工地进行现场指导,在设计、技术、监理、质检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为了做到新老道路无缝对接,他建议从江西调来一台强夯机,作业3个月,消除新老道路之间的裂缝。在道路水稳层铺设过程中,普通平推机铺设误差达到2厘米,为了减小误差,他们调来两台摊铺机,铺路成本增加了30%,但道路精度控制在2毫米。

与质量同等重要的是安全。安全部长谢鹏有一双火眼金睛。对工地上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明察秋毫。今年6月份的一天傍晚,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沿线1.8米的彩钢护栏被风吹倒了。谢鹏接到电话饭碗一搁,披了一件雨衣,冲进雨中,将倒下的护栏一块一块全部扶起来,并用砖石固定,整整忙碌了3个多小时。他的辛劳,保持了施工以来安全零事故这一骄人业绩。

路基坦平如砥,桥梁巍然耸立。临湖公路三期正旋风般推进。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9000万元,路基工程完成75%,雨水管工程完成了90%,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75%。“12月底前,全线主体工程确保完工,市民‘两节’出行将不受影响。”指挥部负责人一脸坚定地告诉记者。

(李忧靖

苗)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