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临湘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临湘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展

来源:

-->

编者按:为传承中华美德,塑造新的时代精神,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更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传递社会正能

量,临湘市委、市政府在积极推荐全国、全省道德模范的同时,精心组织开展了临湘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从9月起,经过相关单位和群众层层推荐,组委会严格审查,已初定了十名候选人,候选人先进事迹在《岳阳日报临湘周刊》、临湘市电视台、临湘市公众信息网、红网临湘分站等媒体展播,12月底综合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各一名,提名奖各一名。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全市上下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临湘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向这些道德模范候选人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势湘北门户之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树林,男,59岁,羊楼司镇中学教师。爱岗敬业候选人。

主要事迹:

陈树林从教39年来,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四十年如一日。所教科目成绩显著,曾多次受教育部门及政府的表彰。平时他除了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批改作业外,还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先后有30多篇教育论文在国内刊物发表和获奖。他待人诚恳、热忱,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把心思全部都用在了教育事业和学生身上。

陈树林2005年任初一班主任时,得知学生刘丁8岁丧父,母亲外出改嫁,与80岁的祖母相依为命。陈树林主动承担起照顾刘丁的责任,不仅接刘丁在家吃住,还帮他出学费,陪他写作业、散步、走亲戚,一直关心他的成长。刘丁上高中、大学期间,几次因没钱交学费险些辍学,关键时刻都是陈老师多方筹措学费,帮助刘丁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在陈树林的精心培育下,刘丁在2009年被评为“临湘市十佳少年”。陈老师的感人事迹曾被《岳阳晚报》以“教育就是奉献爱的事业”为题宣传报道。

易德意,女,48岁,临湘市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爱岗敬业候选人。

主要事迹:

易德意一直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充满爱心,从医二十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在每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她总是冲在第一线做防治工作,对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病人认真进行筛查,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快速有效开展医疗救治。此外,她还积极配合医院按照科学、客观的原则,对流感患者和广大群众扎实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及解释说明工作,让群众了解甲型H1N1、N7H9等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及时消除了群众的恐慌感,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易医生热心公益,数十次赴基层乡镇为群众义诊,多次到学校开展疾病防治健康讲座。

易德意多次获得临湘市先进个人、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对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有深厚造诣,多篇学术论文获奖。

瞿园园,女,33岁,小家庭餐饮业主。诚实守信候选人。

主要事迹:

打工妹出身,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瞿园园用10多年时间,创建了颇具规模、生意火爆的小家庭餐饮公司,解决近两百人就业。

瞿园园一直坚持诚信为上、质量立店的经营理念,小家庭的餐桌上决不允许有任何不安全、不卫生的食品出现,为让顾客吃得放心,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辟了自己的蔬菜特供基地,将绿色蔬菜直接从田间地头搬上了餐桌。2014年5月份,在她的倡导下,公司成立了“华园小家庭”义工社,将“爱心厨房”搬到敬老院,搬到贫困边远山区小学,为没机会下馆子的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献上美味的“爱心午餐”。她还在公司前设置环卫工人专座,供环卫工人休息,并为他们免费提供茶水、豆浆、面条。

瞿园园先后荣获临湘市“十大青年创业之星”、湖南省首届“乡村好青年”等十多项殊荣。

汪卫龙,男,44岁,个体户。诚实守信候选人。

主要事迹:

汪卫龙,一个小小的个体户,以配钥匙、修鞋、开锁为主业,生意虽小,微利营生,但他仍乐在其中。从事开锁这行二十余年,从开始摆摊,到后来开店,他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两字,每次修锁、开锁、换锁都尽量为顾客着想,从不高价开锁、销锁,乘危打劫,业务都明码标价,尽量避免顾客不必要的支出。

汪师傅一直坚守“向善利他、正道正业”的从业信条,始终恪守商业道德,买锁、开锁做到了价格最公道,质量最有保障。一回生,二回熟,靠的是服务口碑,汪师傅渐渐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赖,生意日渐红火。“要急开锁,找汪师傅”已成为市民的口头禅。大家都说,汪师傅,不仅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最重要的是,汪师傅开锁,性价比最高,大家都放心,无后顾之忧。汪师傅经营的锁城今年被市消费者协会授予“消费者认可诚信单位”的称号。

胡伟雄,男,55岁,向阳社区居民。见义勇为候选人。

主要事迹:

胡伟雄,退伍军人,急公好义,嫉恶如仇。胡伟雄被评为临湘市2013年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胡伟雄家住五中旁边,2013年11月9日凌晨1时许,市五中办公楼传出“抓贼”喊声,胡伟雄正起床上厕所,他听到喊声,不顾冬夜寒冷和生命危险,跑向事发点五中办公楼,与犯罪嫌疑人激烈搏斗,最终将其制服。

2014年6月份,胡伟雄在市政公司门口看到8名社会“糙子”正在围殴一名在五中就读的中学生,“糙子”们有的手里拿着刀有的拿着木棍,旁人不敢上前劝阻。胡伟雄二话不说,奋不顾身冲上去,夺掉“糙子”手里的棍子与刀具,这些“糙子”被胡伟雄的气势所震慑,纷纷溜之大吉,群众拍手称快。平时只要看到有社会青年侵犯学生,他总是挺身而出,被学生誉为保护神。

徐敏,男,41岁,党员,桃矿金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治保主任、义务消防队员。见义勇为候选人。

主要事迹:

徐敏,正如其名,敏于事,多次面对突发事件时,他总能不计较个人的安危,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维护群众的利益,以实际行动谱写了精神文明的新篇章。在桃矿老百姓心目中,他已成为一个正义的符号。曾多次冲入火海抢救居民和财物,协助派出所打击矿区抢劫、偷盗等不法行为,协助破获了多起盗窃案。积极参与维稳息访工作,宣传政策,化解矛盾。面对凶顽,敢于斗争。今年2月,面对扬言要砍死余某的十几个手持砍刀的“糙子”,他挺身而出,平息事态。8月18日晚,为制止他人行凶伤人,多处受伤,中指骨折。9月,夺下精神病患者手中凶器,避免血案。解救危难,不顾个人安危。6月27日晚,带领巡逻队员上山搜救采药失踪老人,主动下到5米多深竖井,将老人救出,背下山路送上救护车。自2004年担任义务消防员以来,个人累计参与救火30余次,救出15人,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黄琴,女,43岁,詹桥镇沙团村村民。孝老爱亲候选人。

主要事迹:

在詹桥镇沙团村,有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但却处处体现出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因为他们家有一个孝顺的好儿媳——黄琴。

2009年,黄琴的公公被诊断出肺癌,与丈夫一起在外务工的她毅然决定独自辞工回家,担起照顾公公的重任,直到2011年7月公公去世。在她公公病重期间,婆婆又因脑血栓中风而半身不遂,黄琴面对双重打击,不离不弃,寸步不离,悉心照顾老人。公公弥留之际,拉着她的手说:“黄琴,你不仅是我的儿媳,更胜似我的女儿。”婆婆更是逢人就说:“我之所以熬到现在,全是托儿媳的福。”2012年,黄琴丈夫的婶婶重病弥留之际,想回老家休养,黄琴与丈夫商量,侄子也有义务行孝,于是主动把婶婶接到自己家里照顾一个多月,陪她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旷美华,女,49岁,长安街道办事处围城居委会居民。孝老爱亲候选人。

主要事迹:

“久病床前无孝子”,旷美华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的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旷美华的婆婆吴荣生2001年中风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旷美华坚持无微不至照顾她7年,直至2008年过世,洗澡、擦身、洗衣、喂饭、倒屎倒尿,毫无怨言,老人卧床期间从未生过一次褥疮。2011年,公公李定巨意外摔伤,瘫痪在床。丈夫长年在外做工,无暇照顾,怕她一个女人照顾公公不方便,便召开家庭会,希望兄弟姐妹们搭把手,轮流照顾,旷美华说:“你们都各有各的事,照顾老人的事还是由我来吧!”旷美华没有将照顾老人的责任推给兄弟姐妹,作为一个媳妇,每天为公公洗澡、擦身、洗衣、喂饭、倒屎倒尿,给老人按摩,直至公公去世。2013年,自己母亲患上肺癌,旷美华又是义无反顾将母亲接到家中照料。

袁延兵,男,56岁,党员,五里牌乡千针村村民。助人为乐候选人。

主要事迹:

袁延兵,曾任五里牌乡千针村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因家庭负担过重,辞职到广州跑运输,经过多年打拼,终于事业有成。多年来,不管是当干部还是老板,他始终把助人为乐当作人生的信条,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2012年,袁延兵自筹资金11万元,为千针村铺设管道4000多米,引水灌溉水田100多亩。

他特别尊师重教,曾几次开车请家乡退休老师去赤壁、陆水湖等地游览。近几年,他还资助贫困学生及弱势群体人员共计5万多元。他不仅仅助学,关心公益事业,还长期照顾身边的孤寡老人李四娟,他把李四娟接到自己家的平房里住,每月还给予一定数目的零花钱。他无私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大爱情怀、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很多人。他是党员的表率,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张国太,男,70岁,党员,退休教师。助人为乐候选人。

主要事迹:

从五里中学教师岗位退下来的张国太,将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当作了第二份职业。不仅从事学校关协工作,时常关爱资助贫困学生,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他老家在聂市镇东岳村,四面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张国太主动牵头为老家修路,从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拿出4000多元钱,通过自身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途径筹资40多万元。2008年,公路开工修建时,张国太的儿子车祸去世,儿媳也抛下两个小孩离家出走,丧子之痛、家庭巨变的打击,并没有消沉张老师热心公益的信心,他没歇一天工。坚持在修路工地做义工整整四年,在他的带领下,终于修成了一条全长2.5公里的水泥路。张国太现在住的金鹤路是一条老街道,街道没硬化,雨天路面污水横流,晚上又无路灯,一片漆黑。张国太找到临湘市长反映金鹤路的状况。在市长的关注下,金鹤路很快开工修缮。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