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拒绝“啃老”口难开
律师:父母适当狠下心给孩子“断奶”,年轻人自立意识有待加强
来源:
-->
本报记者
彭雨琪
实习生
兰莞婷
调查显示:六成青年“啃过老”
“当了三年公务员,如今还在‘啃’父母,这是当年大学毕业时没想到的。”日前,谈到自己的“啃老史”,我市市直某机关科员小周十分感叹。
小周来自岳阳县麻塘镇,2011年,他考上了公务员,两年后准备与女友结婚。当时,岳阳的商品房价格为4000元/m2左右,一套90平米的房子需要36万元。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周根本没有能力买下,用光了两家老人的家底,才凑齐了首付。如今,小周虽然住上了新房,但是每个月还要还贷2000多元,日子过得很紧张。自从结婚以来,小周天天带着老婆回父母家“蹭饭”。
陈宇阳和小周的情况不同,他家境富裕,毕业5年了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曾做过服务员、推销员等工作,但都嫌工作辛苦,主动辞职。期间,父母也动用过
不少关系,帮他找了几份工作,但都被陈宇阳以种种理由拒绝。
说到儿子陈宇阳,父亲老陈气不打一处来:“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挣钱养活自己了,我们家的孩子就像没断奶一样,太不懂事了。”
记者在对30多位年轻人的调查中了解
到,比例高达60%的“80后”、“90后”年轻人,承认2年内“啃过老”,预期
3年内还会啃老的比
例
占54%。收
入低、物价上涨、购房压力大,是“啃老”的主要原因。此外,频繁跳槽导致经济困顿、过度消费、盲目使用信用卡、不会理财等,也使得年轻人频频向老人伸手。
啃老族:啃老其实也很无奈
一年前,小斌大学毕业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小斌读书期间就盼着自己早一点工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是,毕业后小斌回到老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再加上频频跳槽换工作,收入总是不如人意。小斌打心眼儿里不想啃老,但现实的就业压力让他别无选择。他说:“找工作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想要立足社会,只得请父母帮忙。”“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父母帮助买房、结婚,谁能刚参加工作就有房有车娶媳妇。”市民赵卿毫不迟疑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坦言,即便不愿意承认,但自己确实加入了“啃老族”的行列。毕业后,他拒绝了父母帮忙付全款买房的提议,只跟父母要了首付款,现在正拼命赚钱还房贷。
采访时,不少年轻人表示,啃老只限于在买房、买车、结婚时,可向有条件的父母寻求帮助。而部分年轻人自己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凡事都求助父母,向父母索要钱财的行为,的确值得反思。
老年人:不帮儿女心里难安
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年人,他们都表示,即使儿女不愿意啃老,在必要时候他们也会倾力帮助子女。
家住新路口小区的于女士,最近帮24岁的儿子买下了一套房子。为了这套房子,她取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她说:“孩子工作后必须得先买房,不然找女朋友都困难。”此外,于女士还将自己的存折交给了儿子,让儿子用自己的退休金还房贷。“儿子工作压力本来就大,我们能帮的也就这点事了。”于女士说。
相比于女士对子女的大方,与于女士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任阿姨就显得很无奈。她说,儿子毕业快10年了,好好的工作不要,非要从事某产品的推销。这么多年没有给家里拿回来一分钱,还带着老婆在家里白吃白住。去年,儿媳生下了一个小女孩。但是小两口不仅没有要走的意思,就连孩子的奶粉钱,都要老人掏钱。“以前都说养儿防老,这样的儿子就是在啃老。”任阿姨一提起这件事就连连摇头。
律师:“啃老族”应尽快断奶
在采访中,从事律师工作多年的李斌辉介绍,我国《婚姻法》对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助的义务有相关规定,其中父母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具有抚养义务,但这只是笼统的、概括性的法律规定,而且18岁后老年人虽无“抚养义务”,是否还有继续赞助、扶助的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
李斌辉指出,对家长来说,要在适当的时机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纵容子女“啃老”,到头来既害了父母,也害了子女。因此,培养子女的精神独立和人格成熟才是根本之策。
李斌辉建议,年轻人自立意识应加强,要为自己拟出一份“资产负债表”,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先“节流”再“开源”,杜绝信用卡盲目透支的行为。“跳槽”应三思,并要备足至少半年的“钱粮”,以防被动“啃老”。同时,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更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而不是靠啃老和频繁的“跳槽”来逃避现实。
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而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啃老这一话题,此前在舆论场中已被议论了许久。批判者有之,赞同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在现实压力之下,啃老真的情有可原吗?谁该为此反思?你怎么看啃老一族?昨日,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各种年龄阶段的市民。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