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钟光荣
哲学家陈天威先生写了一部学术著作,名叫《对称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文如其名,文如其人。这确实是“天威”的哲学。它的巨大威力,就在于能够改变人类传统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自然和人的本质。这就像漫漫长夜的一声春雷,放出了一道智慧的闪电,不仅把我们从迷梦中惊醒,而且,给我们的精神世界,送来了一片理性的光明。
一、集中西哲学思想之大成。
《对称论》开篇便说:“对称论由此确立自身的哲学定义:哲学是对自然存在和本质规定的把握,是对现实现象的多层次的完备解释,是对宇宙的整体系统和现实现象的一体化描述。”这一描述,特别是最后一句,不仅将哲学的真实本质揭示出来,而且概括得极其精辟。问题是,他何以会作出如此精辟的描述。显然,这是穷通中西方各种哲学思想,并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高度提炼,特别是自我领悟。这一天启的智慧之光,亦如哲学这棵老树上开出的一朵艳丽新花,在理性阳光的照耀下楚楚动人、光彩夺目。
该书是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写的。所以,他对“哲学的起源”的描述,先从河图洛书的中间和四方,数位本质对称,而数量现象不对称的基本事实出发,一路到《道德经》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再到《易经》表明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等。他慧眼识灵通,一下便看透。其一,本原世界的本质对称,现实世界的现象不对称。这个不对称,是对称本质中自发动力机制作用,产生破缺的结果;其二,世界的起源是信息,自然的存在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三位一体,信息和能量,物质和信息,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存在之“无”的形态,是一个有无绝对对称的状态。其三,无中生有,事物相互转化而来,物质是自然创造和演化的过程和结果,他的结论都以科学定律或理论为依据,具有实证的正确性。《对称论》还批判地吸取了古希腊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西方哲学思想的精华。指出了矛盾是对称性在二维认识之下的特殊性存在表现特征,自然存在的根源是互补性而非对立性,矛盾是人类感官以平面采集信息的方式而形成的幻象存在认识,社会矛盾因此是主观错误认识世界从而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社会现实,是错觉导致的第二客观现实,因此,解决世界上的矛盾现实要从解决矛盾产生的错觉认识入手。为此,我在研究经济学的自然基础时,惊讶地发现,陈天威先生的《对称论》,以河图洛书作证明,符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数学是先天综合原理的对称;以《道德经》证明,符合斯蒂芬?霍金宇宙大爆炸前那个半径为零的奇点的科学证明;以《易经》证明,符合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演化。这就表明,陈天威的对称论,是耸立在中西方大量哲学思想牢固基础的、一座宏伟的哲学大厦。
二、融诸多具象于对称一炉。
对称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的哲学基础和根源。在物理学,对称性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的是一个物理系统,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假设两个状态等价,则说系统的这一变换是对称的。或者说对系统进行变换“操作”,如果系统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等价的状态,则说系统是对称的。它泛指规范对称性、局域对称性和整体对称性。对于化学来说,对称性所涉及的原子空间分布问题,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以群论为基础的对称性原理已经成为学习科学的得力工具。即使是社会科学,也在大力提倡对称性。比方说,黄韦中研究的对称理论,就以自然界最常见的对称原则,探讨股价走势在形态、价格、时间上的对称,使投资者能更深入明白股价波动的原理和金融市场的奥秘。
陈天威最了不起的一点是,他正确地看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局域对称和整体对称基础之上的。他说“物理学家们发现,任意给一组描述一个物理系统如随时间变化的方程,都必须能够从中找出一个一直不变的物理量。这就是守恒,也是变化中不变的对称性。”(陈天威《对称论》第123页。)正是因为他看到纷繁复杂的事物中,都隐藏着对称性,并且都受整体对称性的支配。所以,他才以众多具象的对称性为砖瓦,设计和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对称论”哲学大厦——自然起源于对称,世界总体是对称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运动,都是由对称在条件下的破缺而形成的结果。于是,他的《对称论》就这样诞生了。这标志着人类的世界观,由现实外观的矛盾和对立,上升到了整体合一的圆融和总体性的统一。显然,他将哲学推向了新的高峰。这是哲学发展史上一座永放光辉的里程碑。
三、通天人道德理性的始终。
任何事物中都存在对称性早已证明。陈天威在这个基础上,发现的是自然的起源和世界的整体也是对称的。这就等于,别人发现的是各个局域的微观对称性,陈天威发现的是整个世界的宏观对称性。并且理论化地形成了“对称论”。由此推及人类社会,我认为,这就是天人合一,道德圆融最好通解。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天即是自然,人也是天的产物。但人这种源于自然,高于万物的聪明和智慧之物,一方面和其他动物一样,“人畜一般同”,具有纯粹的自然生物属性;另一方面,人超越其他动物,有思想、能思考,通天晓物,知人识事,具有超物性。恰恰因为人有这种能力,人类也就成为万物之灵。同时,也因如此,人的自利和偏私贪欲,才发展到自我满足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必然导致人从自利出发来待事物和世界。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对的,对自己不利的就是错的。正是这一偏私意识,才导致人们以错为对地看问题。因此,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就是必须用天性道德的公平与正义来看待世界和人生。《对称论》所解决的,也就正是这一问题。
所谓道德圆融,就是自然之天既然是一个对称的整体,那么,任何事物,都只是这个对称整体自我破缺和演化的产物。显然,任何事物必然都继承了自然整体的对称性。事实上,任何事物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自我对称体。就是说,自然本身是一个自因自果的圆融之道,其自我破缺,就是自然的创造。这个创造一经启动和事物一经被创造,事物就在演化过程中千变万化。这就是中国古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个以乘数和几何效应裂变的连续破缺中,事物始终被总体对称性适配和保持其自我对称。同时,道体本质的对称和德行的现象破缺,最终还会回到本质和现象的完整对称上。这就是自然之“道”和事物之“德”的圆融,并且贯穿始终。所以说,现实事物中的矛盾,只是性质和量相的失衡,在本质上,它们仍然是对称的。陈天威的这一重大发现,为人类的认识论,开辟了一条理性认识世界和人生的阳光大道。
我写的这些,只是个人学习《对称论》的一点极其肤浅的认识和体会,词不达意,言不尽意。如为错误,敬请批评。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