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峥嵘
访古探幽:隐于茂密林间的百年洋房
在岳阳,很多人知道党校,但如果有人问起湖滨大学(教会学校)旧址,知道的人真不多。
从党校大门绕至西边山坡,顺着长梯上去,至小山顶时眼前突然一亮,视野直接洞庭湖的开阔,让你体会什么叫别有洞天。大片茂盛的百年古树,几栋洋楼一路而去隐于林间,似有似无,像一道背景,便让人了然,寻到了教会学校。坡上坡下,仿如两个世界,从党校的现代直接进入了教会学校的过去,从中国走向世界,肃穆走近随意,亲身体验一回穿越。
宽大的坪里一块石碑,在空旷外很是醒目。正面刻着“岳阳教会学校”,背面,是一百字不到的简历。简历,确实简单,将一百多年历史的演变,三言两语作了描述。
虽然坡下有两所特别的学校:党校及特殊学校,但这里不再是学校,琅琅书声沉于林间。走进右边那栋楼,却发现另有乾坤。它如今是岳州另一个国宝——岳州窑的展览室及茶室。前不久听说,教会学校因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陈列品也即将搬离。
除了有两栋楼建于山顶坪地外,其余几栋,顺坡而建,树高叶密,远处只能看到一个轮廓,排列间隔按中国人的传统似乎不合常理。经过无数战火洗礼,经过文化大革命冲击,从封建制走向开放的现在,这里几易其身,每隔一段时间便换一个身份,承载了不计其数的辉煌和创伤。
这所由外国传教士建成,从补习班延伸发展出的著名大学(湖滨大学),是岳阳惟一一所肩负着历史、文化、宗教、教育、建筑意义的地方。踏着它的足迹,寻访,解开一些谜团,这所神秘教会学校的历史发展全卷慢慢在眼前展示开来。
教育为先:风云变幻中不变的初衷
提到教会学校,不得不提到一段中国历史,不得不提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海维礼,不得不提到他的妻子海光中。
岳阳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是湖南省最早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帝国主义列强在岳阳城陵矶建立洋关正式开关通商,岳阳遂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对湖湘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据点。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掀起了灵性大复兴运动,并出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宣教热潮。
1898年,海维礼在这股浪潮中奉美国基督教复初会的派遣随美国商人来到岳阳城陵矶,开设教堂、兴办学校和医院。1901年4月,他派妻子前往湖滨黄沙湾设立教会分堂,租赁房屋办盘湖书院办补习班。后不断发展,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开始置地修建校舍,内设大学部。因临湖而立,故俗称湖滨大学。时间不久,已颇有名气。1921年4月,青年毛泽东来岳阳考察教育,曾慕名前往湖滨大学考察。教会学校不但在教育上影响了很多人,在体育上,也成为岳阳史创。1921年6月,岳阳第一届田径运动会,湖滨大学曾参加了各项比赛。1923年4月,湖滨大学足球队与城陵矶岳州海关外员在东门操坪举行的那场足球赛,更是岳阳最早的现代足球赛事,让岳阳人大开了眼界。
其后,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教会学校在漫长的过程中,开始了无数的变更。
1926年冬,在大革命浪潮中,外籍校方人员撤离岳阳,学校停办,中国岳阳地委组织部长孙稼,派吴国铎等于在此创办“双十学校”。校名取自中华民国1911年度10月10日双十国庆。“马日事变”后,形势突变,教会美籍人员卷土重来,“双十学校”不复存在。
1929年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为重建华中大学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识。1934年改名为“湖南私立湖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设高级农业科及初中二部,后改为高级农业职业科。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迁往湘西沅陵直到1946年再迁回原址黄沙湾。1940年,湖滨大学增办了附属中、小学,为激励学生上进,培养优秀人才,他们还首创了“会试助学金”。时间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岳阳教会学校收归国有,由教育部门继续开办中学和岳阳农校。1951年由湖南省农业厅接管,改名为“湖南省立湖滨农林技术学校”。1959年,由革委会接管,暂停办学。后移交湘潭专署干部疗养所。1958年疗养所搬往醴陵后产权收归岳阳县,基本处于沉寂状态。
改革开放后,教会学校曾因归属权问题引起过争议,后经各个部门及有关专家们的协商与共议,达成一致,教会学校最终产权与管理归党校。
中西建筑:岁月浸染中的美与厚重
教会学校,除教育出名,其建筑也相当富有特色。
学校整个建筑布局与建筑环境承袭欧美风格,现有教学楼13栋。教堂为哥特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在岳阳还有几处,但保留完整并不多。建筑的完整保存,更体现了当时这所学校的盛况,也从布局中看到西方人对环境的讲究与空间的需求。
校长楼、教师楼、办公楼及图书馆为典型的欧式建筑,有券廊式、回廊式,也有别墅式小洋楼。每幢楼房均利用山丘的边缘起建,自然形成排湿、通风良好的地下室、架空层。建筑中大量使用玻璃、高大的卷门、高窗以改善通风和采光;采用西式壁炉取暖等,无疑给岳阳近代建造技术、建筑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岳阳地区近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又在建筑中大量吸取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些常用手法,如在大回廊、券廊的建筑上,特别是在屋面、檐口部分的琉璃勾头、滴水瓦、琉璃剪边作法、飞椽、三步梁、脊饰等,堪称中西建筑工艺的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工匠们的聪明智慧。是岳阳研究欧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总建筑面积1448平方米,这在岳阳历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排场,为湖滨大学留下了宝贵财富。
历经百年,现在教师楼、宿舍楼和教学楼(除了教堂顶部坍塌外)皆保存完整,所有的建筑格局均未遭到破坏,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因此湖南省人民政府2002年5月将岳阳教会学校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教会学校正式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过去,如今,无论何人何时再次走近这群建筑,面对青砖灰瓦拱形门、壁炉烟囱、欧式的麻石踏步、室外的龛式窗、铸铁的排气花窗罩、壁炉……都仿佛走进了一段历史。仿佛看到每栋楼间缓缓穿行的金发碧眼、身着黑色教袍的海光中的身影。透过百年风雨似乎也能感受到她那颗跳动的心充满的年轻活力与热情,热血湃澎远涉重洋布道施教的热忱。是的,时间过去,风雨洗礼,面对着这群承载着沧桑历史和斑驳记忆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群,既看到了当年西方文化对岳阳的渗透,也证实了这一切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同时也是今人和后人研究欧式建筑最可宝贵的实物资料。历史就是这么辩证,我们可以品评,可以欣赏,可以指责,但我们却无法改变。
海维礼,他与妻子创建的湖滨大学、普济医院、贞信女子学校,为当时的医疗、教育及宗教文化的传播,中西文化的交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这些地方几易其名,但现在的市二医院、市三中无不以此段历史作为自己的骄傲资本。作为文化也好,作为文物也好,越是久远的,越是有价值。它的价值,是经风雨越多越有沉淀,也是记忆的存留,更是历史考究的实物。而让当时所建之人没有料到的是,今天,它不但成为了党校的后花园,也成了很多岳阳人休闲游玩的胜地。更有岳州窑流光溢彩的杯中氤氲出的茶香。
它们都蕴藏着历史、文化在岁月浸染中的美与厚重,既不华美,也不朴实。
每一段历史,毁也好,消失也好,终归都会留下文化片段,留下一些可存的珍贵。
穿过市区的喧嚣,经秀丽的南湖,沿南津港大堤前往湖滨,至党校,拾后坡梯级而上,眼前别有洞天。茂密的参天大树中,镶嵌着几栋中西结合的百年建筑。面对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听闻林间万鸟齐鸣,来者,无不留连忘返,发出由衷的惊叹,没想到岳阳还隐藏着如此集风景与文化为一体的美妙之地。这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中华基督教美国复新会牧师海维礼之妻海光中在此租赁房屋开办补习班,后发展为湖滨大学,也叫教会学校的旧址,是省内最早建立的教会学校之一。沉寂多年后,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曾想,一段抹不去的历史,一个中西文化教育的学校旧址,因其特别的建筑,奇异的景色,成了很多岳阳文化人趋之若鹜前往之胜地。
海维礼“1901”湖南民院的前世今生
姜宗福
站在仓田村仰望湖南民院,恍惚能看见燕京大学的影子。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也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遇难的那一年,美国基督教神学博士海维礼奉美国基督教复初会的派遣,携妻子海光中随美国商人从上海来到了岳阳的城陵矶开始传教。
海维礼好不容易在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巴陵教会的帮助下购置了一间民房,打算一边行医,一边传教,可还没等他站稳脚跟,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矛头直指外国传教士。为安全起见,夫妇二人只得暂离岳州避风。1899年11月13日,岳阳开关,海维礼夫妇再次回到岳阳。没过多久,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不知道海维礼夫妇当时心里想些什么,只知道就在那一年他们在慈氏塔下盘了一块地皮开了一家诊所(普济医院的前身,今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还建了一座美仑美奂的福音堂。福音堂广纳信徒,引起了一位名叫魏少泉的军官的注意。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这位军官见到了温文尔雅的牧师海维礼,他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习英文,所以力劝博士开办一所英文学校。此时慈禧太后终于醒了过来,于1901年1月29日下诏变法,宣布“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废除科举,设立学堂”;外国人在内地开设学堂“无庸立案”……这对于海维礼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他立马筹资在福音堂附近于当年办起了一所教会学校,名曰“求新学堂”。
“求新学堂”就像一根时光的链条,上游连着湖南民院的前世,下游拴着湖南民院的今生。顺着这根链条,我们去寻民院的前世今生……
为了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海维礼的妻子给自己取了一个忒中国特色的名字:随夫姓海名“光中”,取“光耀中华”之意。她希望通过办教育的方式来“光耀中华”,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塔前街办起了一所当时湖南最早的外国教会学校——贞信女子初小,后迁至乾明寺街,扩建为女子初级中学,命名为美立贞信学校……
海维礼以毕生之精力不仅为岳阳办了一家医院,还创办了护士学校、盘湖书院、湖滨大学、湖南私立湖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以及贞信附小(现旭日小学)等八所学校,完整地建立了一套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师范、卫校、农校直至本科的教育体系。
2003年7月1日,岳阳师范升格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走进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校园,是否有人记得1901,有人念想曾经塑造了“湖南民院”前世今生的海维礼博士?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