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作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加快内蒙古西部至华中煤运通道建设,在中游地区适度规划布局大型高效清洁燃煤电站,增加电力、天然气等输入能力。”随着蒙华铁路加快建设,岳阳在全省电力能源规划布局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依托煤运大通道新建煤电项目指日可待。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究竟是否会对地方环境带来污染和影响,以至于让公众“谈煤色变”?就此问题,本报进行了深入了解。
国家能源战略: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的能源结构富煤、缺油、少气,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减少对进口油气的依赖,注定了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我国煤炭的消费,大约百分之四十用于非电工业及工业锅炉,由于排放标准要求相对较低,有的工业设备并未采用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直接向大气排放,成为导致大气污染天空灰霾的重要原因。正是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爆发式需求增长,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痛定思痛,寻求一条煤炭清洁利用出路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强调,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9月12日,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又联合下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在执行更严格能效环保标准的前提下,中部地区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史上最严标准:燃煤发电环境治理形成倒逼
我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首次发布于1991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3年第二次修订;2011年7月29日,由国家环保部发布号称“史上最严”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出台。自2014年7月1日起,我国现有的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将执行新的排放限值,新标准对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作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新标准中重点地区执行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分别为20mg/Νm3、50mg/Νm3、100mg/Νm3,仅为1996版污染物排放限值的4%、2.38%、15.38%,远低于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排放标准。在新的标准倒逼下,一批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改造无望的小火电机组和自备电厂相继关停,取而代之的是将清洁高效的现代化大型燃煤火电厂。
近零排放技术:助力国内火电水平国际领先
“近零排放”是指通过技术革新,使火电各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或低于燃气机组排放限值。通俗地说,就是燃煤机组能做到比燃气机组更清洁。国家发改委《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动煤炭高效清洁转化中加快先进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推广应用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首次在政策上明确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标准。实事上,随着环保技术进步和工艺升级,国内燃煤机组“近零排放”已成为现实,燃煤洁净燃烧发电技术和高铁、超高压/特高压输电、超级计算机等技术一样,步入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有权威媒体报道实现“近零排放”或“超净排放”的燃煤电厂就有浙能嘉兴电厂三期8号机组、浙江神华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神华国华三河电厂、天津大港电厂、广州恒运电厂等。预期,未来还有更多的燃煤电厂,特别是国务院公布的47个重点区域内的燃煤电厂将完成改造,实现“近零排放”,同时也会有一批以“近零排放”标准新建的燃煤电厂陆续建成投产。
权威专家声音:清洁煤电亦能享有蔚蓝天空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一方面,从中国的能源结构看,天然气是稀缺资源,应优先用于百姓生活,中国发电还主要靠煤;另一方面,中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因此,解决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神华国华舟山电厂作为国内首台“近零排放”燃煤发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说明燃煤机组能做到比燃气机组更清洁,这标志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我国乃至全球燃煤发电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煤电行业的一场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煤炭完全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从国际上看,在很多环保要求极高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德国,也都在大量利用煤炭,关键是要做到清洁利用;而从神华在“近零排放”燃煤机组的实践上看,煤炭也完全可以做到高效利用清洁转化。
本报记者
谢
凌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