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幕阜天岳伏羲氏之陵考辨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幕阜天岳伏羲氏之陵考辨

(续)

来源:

-->

另有一说伏羲即盘古,传说中创世之前,世界是个混沌体,被形象地表述为“葫芦”,葫芦从中剖开,即天地剖开,阴阳分离,《诗经》便有“暤系瓜瓞,民之初生”的记载。葫芦又演升到洪水方舟,盘古开天地。“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其后演变出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论证指出,说伏羲、盘古均为葫芦的拟人化,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在陶器发明之前,先民尝试着用各种瓜皮取水,逐渐认识到葫芦最适合做取水用具,形成制瓢技术,这就是匏析成瓢。伏羲氏可能是匏析氏,就是把葫芦系在腰间增强浮力以便涉水渡河,“壶,瓠也。佩之可以济步,南人谓之腰舟”。

伏羲的传说有不同版本,口耳相传,但确有其人,他和他的氏族创造历法,八卦,教民渔猎,驯养家畜,烹饪食物,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等。

太昊是东夷族的代表人物。古东夷部落,是当时可以与华夏抗衡的民族。太昊又称大昊、大皋、太皋等,《淮南子·时则训》云: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于日出之次,专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东夷部族是一个生活在东部沿海以龙和鸟为图腾的部落,据历史学家奕丰实教授考证:“太昊部族最初活动于鲁东和苏北,后来与西来东进的伏羲氏族东西合璧,融为一体,东夷的首领太昊少昊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系列中,为华夏文化的共祖。”所以,伏羲与太昊并不是一个人。

太昊是东夷族的部落首领,比伏羲时代稍晚。娶五世女娲氏女子为妻,(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生有四子,长子名重,次子为该,三子名修,四子名熙。这四子都得到太昊重用,长子重代替句芒木正之职,主东方木星,龙星的观测。因为人们习惯称木正为句芒,便把重称作句芒。次子该为金正,又称金天氏,主西方金星的观测,又以三子修四子熙共主北方水星,号为玄冥,观测北方星辰。

太昊在位时,进行农田改革,在平原挖渠开沟,放水浇田,史称“畎田”,改用石碑测试风雨,又称石晷,还发明了草编织物蓑衣,以及十二地支。

河南淮阳教育学院屠武周教授《伏羲非太昊考》指出:“伏羲与太昊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

两人出生地不同:伏羲生于西北,太昊生于东方。《帝王世纪》载:“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成纪即现在的甘肃天水也。《左传》昭公17年载:“陈太昊之虚也”。《左传》僖公21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陈在今河南淮阳,任在山东济宁,宿、须句在今山东东平,颛臾在今山东费县,有说淄博,有说昌乐。是今山东和河南东部一带。

图腾不同:伏羲是蛇图腾,太昊氏以龙纪,以龙为图腾,蛇与龙是有差异的。

世次关系不同:从《韩非子·说难》到《易·系辞》、《礼记》等记载,上古之世先有巢氏、燧人氏,再有伏羲氏、神农,黄帝、尧、舜世系明确。在先秦文献中,太昊与伏羲无任何瓜葛。太昊只是东夷族的首领。

姓氏不同:太昊氏风姓,而伏羲,《国语》韦昭注:“共工氏在羲农之间”。司马贞《补记》三皇本记载:“宓羲之后已经数世,诸侯有共工氏。”《国语》贾逵注:“共工氏姜姓。”可见两者姓名不同。

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伏羲与太昊不是一人,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荀子当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了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及伏羲,两人共见一书,并非一人。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对伏羲的文化内涵和核心内容作了清晰的阐述,而没有一句言到太昊。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伏羲立传,但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

综上所述,伏羲与太昊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