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大福彩金项链戴一次变黑贴牌销售惹恼消费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周大福彩金项链戴一次变黑

贴牌销售惹恼消费者

来源:

-->

一直以来,香港珠宝巨头周大福都将“自主设计生产”作为其产品卖点大加宣传。但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却调查发现,在这顶光环背后实则“盛名难副”——因为从第三方小公司低价批发货品,周大福的首饰已经有大量低劣产品、残次品充斥其中。

爱得康公司

(下称ADK)洪经理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周大福从ADK公司常年低价批发成品首饰,回去直接换成周大福自己的LOGO进行销售。”对此,周大福总

部,工作人员回应称,“确实与ADK有合作关

系,部分货品是从ADK公司批发的,但拒

绝透露拿货的具体价格。”

消费者称周大福彩金项链材质有问题

今年2月份,浙江余姚的胡女士,在华联商厦的周大福专柜买了两条彩金项链。

胡女士告诉记者,“戴了一次发现,其中有一条项链的颜色,严重发黑了,黑的真有点厉害,看着都吓人。”对此,周大福客服回应称,“得看个人体质的啊,是体质原因造成的项链发黑。”

胡女士向周大福工作人员质疑道:“同

样是两条一样的

彩金项链,那条

是一点事情也没

有啊,我就怀疑

周大福这条彩

金项链的材质有

问题。”

“材质的话不会

有问题的,我们公司

都是合格的产品啊,

可以给消费者提供

翻新处理,这项服务

是有的啊,发黑的话原

因是个人差异造成

的。”周大福工作人员

说。

胡女士对记者表示,重金属检测是破坏性的,检测花的钱比买条项链都贵,考虑再三,胡女士也只能让周大福翻新,周大福项链戴了一次就黑成这样,先不说材质的问题,单从美观的角度,这种项链也是没办法戴出去的啊。

周大福低价上货或含有害金属

曾被曝镍超标100倍

“周大福从第三方珠宝公司低价批发成品首饰,牟取暴利,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ADK洪经理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周大福是ADK公司的常年合作伙伴,也是从ADK批发货品数量最大的几家公司之一。”“周大福在ADK铂金成品首饰的拿货价是270元左右,其他材质的批发价更低,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回去直接换成周大福自己的LOGO进行销售。ADK购买200克以上就可以批发,因为都是成品首饰周大福还自己省去了质检程序。”ADK洪经理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今年1月份,周大福的店铺数量飙升至2000家。业内人士称,盲目的扩张让周大福存货压力骤增,周大福自有工厂难以满足货源供给。周大福为了节约成本,外包给南方私人小作坊生产首饰,而这些小作坊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经常在首饰中掺入有害的重金属。

周大福上榜质监局黑名单

贴牌销售遭质疑

周大福多次上榜国家质监局的黑名单,质监局多次要求周大福提升产品质量,但货源混乱、以次充好的问题却始终没能让消费者满意。

业内人士称,周大福热衷于从第三方渠道低价上货,这种贴牌销售模式让周大福和ADK双方受益,一方面,通过贴牌模式周大福弥补了生产商能力不足、精力不够等短板,实现低成本扩张。另一方面,周大福利用贴牌销售牟取市场暴利的同时,借用第三方厂商生产效率快的特点,进一步为周大福抢占内地市场份额。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虽然周大福第三财季同店销售额下跌,但周大福的开店数量却一路飙升至2000家。

业内人士称,“周大福敢于盲目扩张的主要因素其实就是依靠第三方供货贴牌销售这件‘法宝’”。

然而,从另一角度而言,周大福贴牌模式对于公司的长期运营来说极为不利。

资深黄金企业高管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周大福和贴牌商的角色定位不同,周大福追求品牌价值最优化,追求可持续盈利,而贴牌商追求的是市场利润最大化,对首饰产品质量并不看重。周大福这种贴牌行为,容易追求短期利润,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样无疑会削弱周大福的品牌力竞争力。

摘自《中国经济网》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