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兰花萝卜:拾起曾经逝去的辉煌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岳阳名产”系列报道之四

兰花萝卜:拾起曾经逝去的辉煌

来源:

-->

近期,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不少市民吃货大饱眼福之余,还引发了不少和岳阳本地小吃相关的话题。

提起我市著名的老酱园兰花萝卜,很多老一辈市民口中顿时升津,立马在脑海中搜寻坐在荫沁的树下,喝上一缸浓茶,啜一口清脆、香辣的兰花萝卜画面。小小的萝卜,千刀转切,妙手生花,生熟适宜,酒酣汤浓时炒作,茶余饭后时零食,食之欲罢不能,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都反映了中老年人对兰花萝卜的犹新记忆和笃深感情。在老岳阳人心目中,“兰花萝卜”四个字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当时的生活品质。

如今,市场上的各种牌号的兰花萝卜琳琅满目,但最代表老记忆的兰花萝卜却难觅行踪。不少市民对老字号日渐衰落的迹象不胜欷歔感慨。对此,市商务局有关专家直言,传统饮食不能仅靠政府保护,应紧跟时代契机发展高端消费群体,这样才不会埋没在市场的潮流中。

历史:小小酱菜根基深

兰花萝卜又名蓑衣萝卜,是明末清初时,湖区的居民以洞庭湖区出产的皮薄、肉嫩、光洁的鲜萝卜为原料,加拌剁辣椒、盐、麻油等创制而成。萝卜经过正反数刀细切,仍为一个通透的整体,因提起时形如过去农民的雨具蓑衣,又似盛开的兰花而得名。

虽是岳阳特产、湖南著名传统酱菜,却是清末岳阳“戴同兴”酱园掌门冯鑫元的杰作。“戴同兴”酱园于清朝年间创立于南京,而岳阳“戴同兴”酱园为其湘字号。所出酒、醋、酱油及各种酱菜行销滨湖地区,尤其以岳阳所产优质酱腌辣萝卜为产品大宗。当时享有盛名的“兰花萝卜”虽系江浙人之手,却没有其地区风味而独具湖湘特色。

相传,冯鑫元曾购进湖北沙市某商人的一船萝卜,加工酱菜准备出售,因来不及售完即将变质。冯鑫元焦急之下反复琢磨,终于想到以花刀密切深剞,盐酱腌制脱水,辣椒麻油浸渍等加以秘制,以便保存。谁知一味普通萝卜,经此花样翻新,意外地味道脆香,加之外观玲珑工巧,完全具备色、香、味了。匠心独具,粗野的萝卜摇身一变成了花。上柜即声名鹊起,销路大畅,“戴同兴”就有了这一味特色萝卜,也就是现在说的专利产品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鹏总理的夫人朱琳品尝到蓑衣萝卜后,对其大为赞赏,因其形制酷似兰花,提议将蓑衣萝卜更名为“兰花萝卜”。更名后,由原岳阳市酱厂生产的兰花萝卜,不但得到了本地市民的喜爱,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捧。很多外地市民纷纷赞赏,鲜、香、脆、辣,是兰花萝卜的特色。

1981-1991年,兰花萝卜连续荣获原商业部部优产品称号,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1996年被国家副食品检测中心检验为合格产品,1997年被北京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推荐为首都特供产品。作为湖南省三大名产之一,兰花萝卜被省外经贸委、省进出口商检局确定为出口产品,1999年被定为岳阳市旅游产品。小小的农业加工食品,为岳阳人民带来了无数的荣誉。

辉煌:80、90年代热门货

原岳阳市酱厂位于东风广场云梦宾馆背后的学坡街,虽地处偏僻,但为很多老岳阳人所熟悉。

市民龙女士年轻时在汨纺上班。她说,那时每个月回家两次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买兰花萝卜。回一趟家,总要帮同事带一堆。那时从岳阳去汨罗只有慢车,短短的路程,也要一个多小时,几个女孩子便在车厢迫不及待吃起来。袋子一撕,香油味浓了一个车厢,再一瓣瓣撕着夹在馒头里,越吃越有味。

其实,老酱厂生产的酱油和豆瓣香味也在老城区留下了深刻的味道。只是因生产的兰花萝卜,更是声名远播,掩盖了其他酱味的锋芒。那时兰花萝卜的繁盛,供货的紧张,等待批发的队伍排得似一条长龙,每天小巷被堵得水泄不通。

据当年在酱厂工作过的李爹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酱厂有400多职工,就单个品种兰花萝卜而言,年产值高达一千多万,出口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地区,是当年岳阳的支柱企业。“那时候平均每个月100多万元的销售额度,兰花萝卜火爆程度可想而知。”李爹说。

市档案局资料显示,自1981年以来,兰花萝卜销售量日益增加,最高时日销售量达1.5吨以上,仍供不应求。当时不少外地消费者纷纷来信来电,要求邮购。

为满足当时市场需求,实施名牌战略,振兴地方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扩大生产场地,新建了120平方米的兰花萝卜车间,其中包括兰花萝卜包装楼及出口包装楼;其次改革工艺设备,自制兰花萝卜脱水压榨机三台,代替了原来靠木、石头、人工脱水,减轻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质量,扩大了产量。1998年8月,又以兰花萝卜生产车间为基础,组建了兰花食品有限公司,拥有2500吨腌制池和日生产3万包的兰花萝卜生产线。

于是,兰花萝卜以其质量好、味道美、价格适中,成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发展方向性产品。

衰落:各种品牌萝卜层出失去市场高地

市场经济永远没有常胜将军。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市场激烈的竞争,各种旗号的兰花萝卜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局面让老酱厂人所料不及。“造成的后果就是产品销量下降。”现酱厂负责人甘述成告诉记者,由于市场品牌经济的不规范,批发市场经销商发现,同为兰花萝卜,在自己都分不清老酱园兰花萝卜和其他厂家萝卜的情况下,老字号的兰花萝卜销售利润是最低的。于是,在利益的推动下,经销商开始大力推广其他厂家生产的兰花萝卜,各种兰花萝卜一时间鱼目混珠,而老酱园兰花萝卜的销量急剧下跌。最低时,一个月销量只有万余多元,年产量由3000多吨下降到300多吨。

甘述成说,其实这些厂家生产出来的兰花萝卜都名不副实,并不具备传统的特点,而酱厂的兰花萝卜还延续着最原始的制法。据介绍,由于本地萝卜的气候、土壤和湿度与北方存在着差异,现在老酱园兰花萝卜的原料全部来自秦皇岛,而且就在盐水池腌上一年。等需要生产时,再去盐水池取来,再进行接下来的加工。

而萝卜的制作工艺很有讲究。首先是萝卜的选料,个体要大小适中。刀法更是有要求,原来每寸要切14道,现在机械切花,每寸16道,正和反转着切,还必须保持深度和厚度,以便拌料浸入。

而其他厂家的萝卜在原料加工和制作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差异,萝卜的口味也就没有达到那种鲜、嫩、脆的记忆味道。正是由于这些所谓的“兰花萝卜”,不仅没有起到对正宗兰花萝卜的推广作用,反而还歪曲降低了兰花萝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需要,老酱厂内部发生改制,与一名打着香港称号的长沙老板组建的兰花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在投资领域的失败,造成老酱厂资金链断裂,生产能力和产量连续下滑,这个老字号的兰花萝卜自9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退出主力消费市场。

延续:规范行业竞争保护老字号企业

老酱厂发生改制后,岳阳天怡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整体收购。今年62岁的甘述成是这家企业的唯一负责人。

接手时,老甘其实是一个不懂酱菜的外行人。“当年酱厂的厂长陶爹和我是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要求好好把这家老字号经营下去。”正是由于这句承诺,甘述成毅然从建材领域转向了食品加工行业。

“虽然市场上各种商标的兰花萝卜很多,但为了让老字号兰花萝卜这块金字招牌重新焕发光彩,我们一直在努力拼搏,使它重新成为岳阳食品行业的领导品牌。”甘述成告诉记者,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他要把这块老品牌保留延续下来。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兰花萝卜的销量已上升到一年200多万的额度。2008年10月,市商务局的一纸关于“兰花”萝卜品牌历史权属的证明,让甘述成至少看到了老字号将来的希望。

证明明确指出,“兰花”萝卜的兰花品牌名称创立、归属和商标名称使用权属均属于天怡实业有限公司,有关单位未经授权使用兰花萝卜名称属于侵权行为。同时,“兰花”萝卜已列入岳阳市申报中华老字号食品加工行业的品牌之一。

“老字号产品其实还带有一定的地理标志。”甘述成认为,政府有关部门更要严厉打击那些傍牌企业,认真搞好标志商标认证,对于规范老字号企业的竞争发展秩序十分重要。

市商务局办公室主任徐爱明认为,“兰花”萝卜最大的瓶颈是包装,更应该往高端消费靠拢。保护传统食品不能光靠政府,企业自身还要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品牌支持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实行的是行业管理。企业如果有需要,职能部门可以不遗余力做好品牌推广,为企业发展多出主意。同时,企业也要寻求更多资本投入进行发展,培养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吸引更多中高层次的客人消费。

文/图

本报记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