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岳阳失独家庭
来源:
-->
由于疾病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岳阳的失独家庭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有着怎样的诉求?目前公众知之甚少。“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仍在执行,这样的群体将日益庞大,更需要社会各界有效的引导、关心与帮扶。近日,记者走近这个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
失去儿子丈夫后居无定所
49岁的黄春华曾对生活失去希望,但在邻里和办事处、居委会的帮扶下,她擦干泪水,坚强地面对人生。
20多年前,黄春华从常德嫁到岳阳,三口之家的生活本来平静而美好。2003年夏天,一个电话打碎了一切:儿子出了意外。她忍着泪回忆:“那天是8月26日,18岁的儿子补完课后和同学到南湖游泳……”
接到电话后,黄春华顿时头脑一片空白,瘫坐在地上。赶到现场,夫妻俩顿觉万箭穿心,抱头痛哭。
自从孩子离开,两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黄春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丈夫整天恍恍惚惚,灰心绝望。“我每晚都要很晚才睡,看电视也好,发呆也好,就是要等到困得眼睛睁不开了,才能上床。”她说有时候半夜醒来睡不着,为了不想儿子,就爬起来搞卫生,“总之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2004年,原本身体很好的丈夫突然去世。黄春华认为,丈夫是受不了失去孩子的打击,积郁成疾。丈夫离世后,公公婆婆未经她同意,就卖掉了位于南湖风景区天灯居委会的房子,搬回乡下与女儿住。黄春华没有了住处,只好出去打工。
她没有地方落脚,每次找工作也不谈工资多少,只要求包吃包住。如今,黄春华在外当保姆,每月工资1200元,每次回岳阳只能住在舅妈家。因为房子被卖,没有还建房指标,黄春华最大的心愿是能有一套房,有个地方落脚。近日,熟知她情况的南湖办事处计生协会负责人表示,正在与相关部门联系,想办法帮她解决住房问题。
慰问金捐给儿子生前学校
5月28日,学院路社区广场舞台出现感人一幕,一位失独老人将4000元慰问金当场捐给其小孩生前就读的学院路小学,用于关爱留守儿童。
这天,奇家岭街道办事处举办庆祝端午节和计生协会日活动,邀请计生困难家庭、失独家庭观看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并现场发放慰问金,祝愿他们节日快乐,让失独老人倍感温暖。
老人名叫吴俊英,今年66岁,是湖南理工学院退休副教授。她向记者解释说:“孩子生前在这所学校读过五年书,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了一个心愿。”
吴俊英的儿子40岁时因尿毒症病重过世。儿子生前在市直某单位上班,2002年在医院检查出尿毒症。2004年,她提前从学院退休,带着儿子跑遍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大医院。2005年,老公又不幸去世。为了给儿子治病,全家卖掉了两套房,先后花费了200多万元。虽然在学院和办事处的关心下,申请了大病补助,还有捐款救助,但仍欠了10多万元账。
令老人欣慰的是,她还有个孙子,现已10多岁,是个阳光健康的小孩,与妈妈住在北京,每年暑假都回来陪老人。“老伴和儿子走了之后,我感到天都要塌下来了。白天一个人还好,一到晚上就会想起他们,有时候觉得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这几年,有邻里同事、亲友陪伴,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关心,我心情调整的还算好,逐渐走出了痛苦的阴影。”吴俊英乐观地告诉记者,自己身体还好,今年还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走亲访友,心情开朗了许多。
市民建议设立“关怀失独家庭日”
有调查称,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个,而且,这个群体还在日益增多。失独家庭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据省内媒体报道,计生部门数据显示,就湖南而言,目前在册的失独家庭18133人,其中岳阳1690人。
失独父母年龄大多在50岁上下,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他们一大部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抑郁症等疾病,精神和身体状况欠佳,生活困难,更多的失独家庭面临养老的窘迫,安度晚年成了他们害怕触及的话题。
记者从岳阳楼区人口计生局获悉,针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伤残、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国家每年发放一定标准的扶助金,2014年起,国家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岳阳楼区还将在这一标准上提高50%。
相比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目前,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所以对于失独家庭来讲,精神慰藉更为重要。关注失独家庭,帮他们走出精神和生活的困境,其实有很多人一直在努力。记者从市计生委获悉,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注失独家庭”的提案和建议。
“经济扶助的确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他们的需求更多是精神性的。”多背一公斤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梁冰非常关注失独家庭。他曾多次呼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失独家庭群体,建议相关部门设立“关怀失独家庭日”。
本报记者
王昕力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