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蓬松面制品要少吃
来源:
-->
油条、馒头、面条、膨化食品……这些食品随处可见,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对人体伤害很大,尤其对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都会造成影响。日前,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从7月1日开始,馒头、发糕等面制品
(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也就是俗称的“明矾”,复合型膨松剂(即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也是上述两种物质。同时,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本报记者
刘
康
记者调查:面食中广泛使用泡打粉
记者了解到,以明矾为代表的含铝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在面粉、馒头、面条、油条、油饼、麻花、炸糕、
粉条、膨化食品和其他
面制品中。
“用泡打粉发酵面
食,蒸制的时候显得蓬
松可口,看起来也好
看。”十四中附近的一个
包子铺的老板告诉
记者,他和面的
时候会加些泡
打粉,听说现
在泡打粉被
禁止使用,
显得很吃
惊:“以前
家家户户
做馒头包
子不都是
添加这个
嘛!吃了
那么多年的东西难道还会有问题?”不过,这位摊贩也承认,添加泡打粉需适量,一旦加多了和出来的面味道就不好,“吃起来有股化肥味。”随后,记者在淘宝上输入“泡打粉”,发现一种名为“香甜泡打粉”的配料成分中,也有47%为钾明矾(硫酸铝钾)。
据了解,面粉起发主要通过老面、酵母、小苏打和泡打粉4种方式。其中,泡打粉的主要成分就是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来达到起发作用,具有起发快、价格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特别是在馒头、油条及各种膨化食品制作过程中应用广泛,起着快速发泡和起酥的作用。
数据资料:不少膨化食品铝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铝的最高摄入量做了一个健康指导,每人每周每公斤体重不超过2毫克,这相当于一名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120毫克铝不会导致铝的蓄积并引起健康损害。“但实际上,我国居民摄入量普遍平均超标严重。”市妇幼保健院营养专家罗滔说。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6月发布的监测显示,我国部分地区食品铝含量令人担忧:市售烘烤面食(面包)中铝平均含量为126毫克/公斤,市售蒸制面食为149毫克/公斤,油条为495.6毫克/公斤。而颇受儿童及青少年喜爱的膨化食品,含铝量可达300毫克/公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测定发现,膨化食品中的铝超标达1/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还显示,人群中30%多的个体每周铝的安全摄入量超过世卫组织制订的每周耐受量的参考值,其中4-6岁的儿童最高,为参考值的2.6倍。
医生提醒:摄入铝过量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铝本身是一种慢性毒性物质,只有积累到一定数量,一定时间后才能出现症状,并不像铅中毒那样,后果能很明显地显现。”罗滔告诉记者,铝不属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它是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污染物。如果摄入过量的铝,就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使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记忆减退,甚至痴呆。而面对铝超标的膨化食品,儿童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如果长期大剂量食用铝含量超标的食品,甚至会对智力发育等产生影响。"过量的铝会置换出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抑制骨生成,发生骨软化症,不利于儿童骨骼生长。
罗滔表示,对于已经长期食用膨化食品的儿童,父母不必过度担心,因为身体有自己的排毒和更新功能。只要注意以后控制少吃或者不再吃铝超标的食品,并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杂粮,有利于毒物质的释放。罗滔特别提醒,凉拌海蜇是不少市民喜欢的家常菜,但鲜海蜇的加工通常要明矾浸渍三次才适合直接加工食用,也就是俗称的“三矾二水”,这也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另外,在吃火锅和麻辣烫时,粉条也是一种深受欢迎的食品,但其加工中一定要加含铝的添加剂才能将其做成条状,所以虽然这两种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并没有禁止使用含铝化合物,但平时也应该少吃。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