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前店后厂两业融合深度推进校企人才共育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前店后厂

两业融合

深度推进校企人才共育

——岳阳县职业中专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

来源:

-->

新闻背景: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李克强提出,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将车间设在课间,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还没出校门就被抢订一空;企业高管走进课堂授课,学校老师走进企业锻炼,让课堂成为“有源活水”……近年来,岳阳县职业中专通过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前店后厂、两业融合”的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专业与产业共同推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路子。

门前开店

实习就在校园里

在岳阳县职业中专的校门外有26个门面,这里是该校独有的“师生创业一条街”。在这里,学校教师设立的三江旅行社岳阳县门市部、海翔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精诚电脑电器维修等门店已陆续开张。

记者了解到,岳阳县职业中专的门店周边有三个生活小区、一所小学、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名副其实的“黄金地段”,不少人都要求租这些门店进行经营,被校方婉言拒绝。“市场价格这些门店出租金达到400元/月,租给师生进行创业,只是象征性的收取100元/月。”岳阳县职业中专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李毓东告诉记者。引进企业,入驻门店后,每天将有1-2个学生轮流去门店见习,见习后学生每天要写见习日志,记录见习期间的收获和疑问,并交给企业人员和专业老师一起检查,而老师检查日志将纳入绩效工资考评体系。另外,每学期企业人员和学校专业老师将对见习学生进行一次专业评价。

“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进行见习和教学实习,减少学生外出去企业的距离和麻烦,可以大大提高见习管理的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岳阳县职业中专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李波告诉记者,“前店后厂”,设立师生创业一条街的方式,方便企业文化较早的引进课堂,提高学生以后就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同时,教师创业的历程也为学生创业树立了标杆。另外,学校还与企业开展“双挂”活动,即学校领导干部、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领导、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兼任专业课程。

校内办厂

课堂搬到生产线

5月8日,上午第二节课,岳阳县职业中专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同学,来到了岳阳拓邦电子厂设在该校的生产车间进行学习,在生产车间,企业员工正在认真工作,而在老师和带教师傅的指导下,学生也在该企业专门设置的教学实习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生产与教学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融合。

“学生们学得很快,也很认真。”“这样的课程,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一些简单的工序,学生们都可以帮助完成。”记者了解到,2011年,岳阳拓邦电子厂投入资金、设备近200万元,派驻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学校开办了拓邦电子产品装配线,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位100多个,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二年级学生200余人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安排轮流进行见习和教学实习,成为该公司的准工人。

而这,只是岳阳县职业中专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不止是岳阳拓邦电子厂在该校设立了生产车间,岳阳县职业服装厂也在学校设立了一条生产线,120多名工人在学校实践操作,并且可提供实习和顶岗实习岗位30余个。

“争取学校的10个专业每个都引进企业设立的生产线或工作室。”岳阳县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汪东九介绍,学校将利用实训大楼等基础设施,引进一批合作企业的技术、设备、资金,争取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建集生产、实训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车间。

除此之外,学校还与企业开办校企合作冠名班。这些班的同学在进班之前,均签订协议,平时学习带有企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企业派驻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学校任课,和学校一起共建共育研发教材,和学校制定考核机制,专业技能考核不达标的学生淘汰出班,通过培训,90%的学生能到合作企业就业。记者了解到,该校先后引进庚洋科技、荣昌制衣、拓邦电子、天强科技等规模企业的车间和生产线,开办有“三一重工”班、“台积电”计算机主板班、“富士康”电子班、“华天”酒店班、“金立”手机班等冠名班。企业为学校提供大量的顶岗实习工位,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优化了学校管理,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快速培养大批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学生到员工的“无缝”过渡,并协助企业推进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更新,形成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厂中设校

专业融入产业中

专业对接产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记者了解到,岳阳县职业中专将课堂搬进了工厂,成立了“厂中校”。在大力神电磁铁厂,该校设立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堂,企业专家和学校老师现场授课,生产一线真实环境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到环境和文化。而在富雅大酒店设立酒店服务课堂,则让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了企业的运行模式。

“争取在目前进行校企合作的30余家企业里设立我们的教学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能工巧匠等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岳阳县职业中专主管实习就业工作的陈恢雄书记说,以前学校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来的。但学生学到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企业需要的,所以,不少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与新企业进行磨合,学生的就业稳固率不高。“进行校企双制合作,将课堂开进工厂,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学生从‘博才、广才’培养成了‘专才’,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李波说,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角色转换的过程,在企业设立课堂的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企业当中,“这些学生可以说是卸下行李就能上岗。”

校企共育

硕果累累满枝头

如今,在不少职业学校为“出口”不畅、“进口”不旺而发愁时,岳阳县职业中专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生动景象。

“我校通过校企合作激发教育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育人成效更加显著。”李波告诉记者,校企合作让学校专业焕发了生命和活力,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另外,校企合作,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0年,由岳阳县职业中专专业教师参与的岳阳大力神电磁铁有限公司“高梯度磁选机”研发项目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获岳阳市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湖南省首批“农民工培训院校”、“湖南省示范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省商务厅授予“湖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被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定为“湖南省特种作业人员定点培训单位”。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2010年入围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专业接地气,课堂通岗位,校企合作实现了教学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岳阳县职业中专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实现了校企深度双向互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了专业融入地方产业,实现了校企共赢,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记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