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抗日猛将蔡爱卿与沁源围困战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抗日猛将蔡爱卿与沁源围困战

来源:

-->

张善亮

在山西省沁源县下兴居村,有一间小屋,门口挂着一块《蔡爱卿团长旧居》的牌匾。多年来,当地老百姓对这间小屋和这块牌匾精心呵护。他们说:“我们不会忘记这位英雄。我们的后代也不会忘记他。”他,就是被称为抗日猛将的岳阳籍开国将军蔡爱卿。这间小屋,就是蔡爱卿将军任八路军太岳军区38团团长时,在沁源围困战中住的小屋,也是沁源围困战的指挥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军史写道:在战争岁月里,蔡爱卿身先士卒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期间,他从平遥奇袭、关家垴血战、两次青浮战役等等,他都打出了军威;围困沁源日寇之役,驰名中外,是八年抗日战争中,华北敌后战场上全民战争最典型的战例,曾受到党中央的表彰。

给敌人一座空城

1942年10月,日寇指挥官冈村宁次调集日军三十六师团和三十九师团的3个大队以及20多个县的伪军共1万多人,突然袭击并占领了我太岳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所在地沁源县,妄图通过推行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进行分区“清剿”,进而摧毁我太岳抗日根据地。

为了粉碎日寇的阴谋,太岳军区党委决定,由38团团长蔡爱卿率领的三十八团和二十五团一部,与中共沁源县委联合组成围困日寇的指挥部。任命蔡爱卿为指挥长,沁源县委书记刘开基为政委,对敌实行围困战。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召见了蔡爱卿,详细说明这次反占领战的重大意义。陈司令员说:“太岳、太行、晋察冀等山区根据地,都是插在华北敌寇心脏中的尖刀,敌人为了消灭山区根据地,要在沁源搞实验,总结出经验再到其他山区根据地推行。日军以沁源为中心,对我太岳区采取中心突破,逐渐向四周扩张,以达到蚕食我太岳区之目的。我们沁源决不能让他们如意,我们要千方百计把他们赶走。要用围困的办法把它赶走。”最后,陈司令员还说:“派你们去发动群众,带领民兵,开展一场全民战争,对占领之敌进行围困。”

蔡爱卿很快和县委书记刘开基见了面,并根据区党委指示,成立了指挥部。会上分析了沁源的当前形势,认为关键的问题是争取群众,于是决定:一、搞一次空室清野,发动群众大转移。以城关为中心,北至交口、郭道,东至霍登,西至中峪,西北至李元,把距这些据点30里以内的村庄全部撤空,让这块100多里周围内的群众全部转移到深山安家。二、把全县划分为11个战区,以三十八团和二十五团一部分为骨干,结合县大队、民兵编成三结合武装,分片保护群众,打击进山搜捕群众的敌人。

沁源不愧是老革命根据地,沁源人民不愧是受党教育多年,觉悟很高的人民。在县指挥部动员令下达后,凡属空室清野范围内的人,马上扔掉自家的坛坛罐罐,由部队协同地方机关在几天内,将沁源城关和交通要道上的23个村庄的1.5万多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山沟里安了“家”,日寇占领的只是一座空城,全部供给都得从外地运来。蔡爱卿将部队化整为零,深入农村,用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武装全县8万多人民群众,并由部队、县、区基干队和民兵组成38个游击小队,配合全县13个战区的群众,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抢粮劫敌

开始时,最大的问题是进山的上万群众的粮食住宿问题。当时正处寒冬,大雪纷飞,给缺衣少食的群众带来严重的威胁。蔡爱卿一面向上级反映,请求政府调来1000多担粮食和一批衣物;一方面号召部队指战员发扬和沁源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每人每天节约二两口粮,捐出部分衣物,支援群众渡过难关。还帮助群众挖了5000多个窑洞,开荒抢种一批庄稼,使群众情绪暂时稳定下来。

接着,蔡爱卿和指挥部同志经调查研究,决定号召群众广泛展开向敌夺粮运动,并调动部队和民兵白天和上半夜轮番袭扰敌人,使敌人无法休息,等到下半夜鬼子和伪军疲困时,再掩护大批群众进城抢粮。

后来,又将抢粮运动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劫敌运动,在部队的掩护下,民兵和群众摸进敌人据点抢物资,搬用具,有时还将敌人的枪支弹药也抢出来。在围困沁源的两年半中,共抢出粮食3万多担,牲畜2000多头,大车140多辆和大批用具以及武器弹药等。从而,改善了人民生活,袭扰了敌人,锻炼了群众。

“不让敌人睡安稳觉”

围困战中,蔡爱卿指挥沁源军民组成的众多游击小组,对敌人展开了持久的日夜不息的袭扰活动。

1943年春末的一个夜晚,蔡爱卿带领一个游击小组到城外的山头上观察城内敌人炮楼的活动情况。敌人已经入睡,除几处昏黄的亮光外,全城一片黑暗,在星光下只能看到炮楼上的哨兵在晃动。蔡爱卿命令神枪手对敌哨兵射击。枪声划破夜空,敌哨兵倒下了。城内的敌人立刻像开了锅一样,哨声、枪声、叫骂声乱成一团,炮楼上的机枪也盲目地扫射起来。战士们说,用了一颗子弹,换来了敌人成千上万发子弹,太合算了。蔡爱卿风趣地说:“就是不能让敌人安安稳稳睡大觉。我们留几个人当引子,其他同志回去睡觉。”

后来,蔡爱卿把各游击小组编为轮战队,轮流担负袭扰敌人的任务,搞得敌人夜夜不得安宁。时间久了,敌人知道是扰闹,任凭怎么引诱也不还击了。这时,他们又想出青蛙战术。战士和民兵捕捉了大量青蛙,把花椒塞进青蛙嘴里,而后在夜间偷偷送到敌人炮楼下和据点附近。青蛙经花椒刺激后,整夜叫个不停,闹得敌人不得安宁。还有的战士和民兵把大量红辣椒扔在火里烧,火势顺风直扑敌人据点,把敌人熏得不但睡不好觉,还咳嗽流眼泪。

为了不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蔡爱卿和指挥部的同志分工负责,带领部队和民兵在各个交通要道,大打“麻雀战”、“冷枪战”和伏击战,大量杀伤敌人,切断敌人的补给来源。1942年冬,民兵们在元驿以西黑虎岭公路的陡坡转弯处泼水冻冰,使敌人的汽车从山上摔入深渊,迫使敌人不得不改用骡马运输。次年春天,三十八团六连在周仑岭伏击敌人运输队,歼敌60余人,缴获骡马48匹及其他许多物资。

同时,蔡爱卿还指挥部队自制土地雷,为部队和民兵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很快在全县掀起了人人造雷,大摆地雷阵的群众运动。他们在大路上埋下“子母雷”、“连环雷”,在河里埋“水雷”,在树上挂“半空雷”,在箱子里大柜内和坛坛罐罐中安上“看家雷”,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懵头转向。

红旗插上沁源城

1945年春,针对日伪兵力减少的情况,蔡爱卿建议,经指挥部决定,组织沁源军民向日寇发起最后攻击。群众用4000多颗地雷把敌人困守的几个据点进行严密封锁,并在沁源城边的山头上插起红旗,从城关镇到交口镇的公路沿线布满了干柴,白天吹号鸣鼓,晚上烧起一堆堆大火,搞得敌人胆战心惊,最后迫使敌人不得不于1945年4月11日逃出沁源县城。此时,蔡爱卿部署部队和民兵设置了几十里长的阻击战,广大群众举起大刀、长矛、锄头、棍棒从四面八方追击溃逃之敌。

长达两年多的沁源围困敌人的斗争结束了。其间,我军作战2730多次,实施地雷爆炸580多次,歼灭日伪军4200多人,解放被捕群众1745人,彻底粉碎了日寇“山岳剿共实验区”的罪恶计划,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赞扬。

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在干部会上说:蔡爱卿是一位有勇有谋、善于带兵的好指挥员。军区政委称赞蔡爱卿是太岳抗日猛将。在1946年太岳军区四纵队召开的英模会上,蔡爱卿被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特等奖章一枚。

●●●

蔡爱卿将军,1913年出生于岳阳市郊红光村。1930年6月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团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团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正太、榆辽、沁源县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副旅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上党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长,北京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在1959年后的所谓清查“彭德怀反党集团”中,蔡爱卿将军受到牵连,被迫于1963年退休回长沙。“文革”期间被审查达9年之久。1978年病逝于北京。北京军区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礼堂举行向蔡爱卿遗体告别仪式,张爱萍、秦基伟等中央军委领导前往悼念。不久,经中央批准,湖南省军区党委发出通知,为蔡爱卿彻底平反。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