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泛舟
来源:
-->
◆何林福
南湖,被列为“岳阳十景”之一,景名“南湖泛舟”。
历史上的南湖,称谓很多。古称氵邕湖。据《尔雅》载:“河水决出还复入者为氵邕”,故称氵邕湖。因在岳州郡治南面,俗称南湖。又据《水经注》称“翁湖”,《岳阳风土记》称“乾湖”,《岳阳府志》称“鸽子湖”,“阁子湖”、“角子湖”等。
南湖是洞庭湖的一个子湖,自然景观丰富,风景优美。西边洞庭湖,自南津堤起,在南面的龙山、龟山及北面的白鹤山、金鹗山之间,形成浩瀚的湖面。湖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2.5万亩。湖的北面有冷水咀、刘山庙、姜家咀等三个较大的半岛,伸入湖中,使南湖呈狭长形向东扩展,留下一些不规则的湖汊。南面的龙山山麓,湖岸平缓,至中部,有湖汊通向郭镇。东面的奇家岭,阻挡湖面,使之缩小而北延伸,形成分开的水路南港和北港。风景如画的南湖,西南面有“一龙赶九龟”和“九龟赶一癞”的造型地貌景观。南岸的龙山,又名赶山,自东向西,蜿蜒起伏,连绵4公里,状如一条青龙摇头摆尾,飞腾水面,前面有一字排开的九座山岛,名为龟山,故民间有“一龙赶九龟”的传说;九龟山的西面出湖口,另有一小山,形以蛤蟆,俗称癞蛤蟆山,故又有“九龟赶一癞”的故事流传。北岸,有著名的金鹗山和白鹤山。金鹗山,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岳阳十景之一。白鹤山与九龟山对峙,以曾有白鹤翔集而得名。清《巴陵县志》载:“白鹤山阳两池,池潜巨蟒。唐吕岩过此,招之出,化而为剑。”山中有湖,湖中有岛,景观神奇,享有“城中之湖”和“东方日内瓦”的美誉。
南湖在唐代就很著名,有渔帆千叶,流传有“日受千人供手,夜观万盏明灯”之说,李白、张说、王十朋、赵冬曦等著名诗人驻足于此,留下了“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的千古绝唱,为南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南湖的风景名胜来看,名胜古迹很多。主要有:圣安寺在湖滨龟山楞伽峰,始建唐代710年,由岳阳无姓大和尚(法剑法师)创建。法剑法师佛法高深,对佛教天台思想颇为精通,深受朝廷显贵、天下名士所敬重。唐朝大历四年八月,朝廷宰相杨炎亲自朝拜圣安寺,诉求无姓大和尚指点迷津。元和四年,京师行政长官京兆尹杨凭,为无姓大和尚置地6.67公顷,广扩道场,巍巍殿宇,雄伟壮观,使圣安寺名震一时。无姓大和尚圆寂后,达人贤能,僧侣善信,来侍悼念者众,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为其刻写了《圣安寺无姓和尚碑》。此后,圣安寺逐渐衰落。1997年,怀梵法师筹资3000多万元在原址上重建。吕仙道观,在白鹤山上。为纪念吕仙,在古松旁修建过仙亭,又叫吕仙亭。吕仙亭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后的唐闵帝应顺年间(934),北宋庆历年间重建,宋末又毁于战火。明成化年间,岳州知府李镜捐资重修,不久吕仙亭又遭火焚。康熙三十五年(1698),巴陵知县孙澍、水师守备张其蕴再次重修,咸丰四年吕仙亭毁于兵火。1997年重建有三重殿、真武殿、天师殿等建筑,更名吕仙道观。三眼桥,又名万年桥,在南湖北端白荆堤。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重修。现桥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桥为花岗石砌成,两墩三孔,故名。桥已逾百余年,构造精巧,结构坚实,虽久经波涛冲击,汽车震动,至今保存完好,充分显示我国石拱桥建筑的精湛艺术。氵邕湖山寺,在北岸白鹤山下,又名白鹤山寺,建于唐代,毁于清代,是古代南湖的一大名胜。五里三尚书墓,在南湖北岸五里之内安葬了明代出生于岳阳的三位尚书,分别为方钝墓。方钝(1488-1577),明正德庚辰(1520)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其墓在三眼桥北面的螺丝山。原依山造墓,后遭破坏。1984年修复,封土堆高2.5米,底径约6米,墓前立石相多尊。在方钝墓约1.5公里的姜永嘴前端,是颜颐寿墓。颜颐寿,明弘沿庚戌年(1490)进士,后官至刑部尚书。现有残墓道、墓门青石尚存于附近的绿树丛中。在颜颐寿墓西1里的尚书山上有谢登之墓。谢登之,与张居正同赴乡试,举第一。嘉靖丁未(1547)成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原墓前的石翁仲高达2米,石香炉重约数吨,可惜皆填于南湖游路路基之下。这就是岳阳人通常所说的“五里三尚书”。氵邕湖井,据《一统志》载:“唐人尝称甘水井,煎白鹤山茶,气成白鹤飞舞”,使其带有传奇色彩。此外,南湖还有辖神庙、天灯塔、岳忠武祠、九孔桥、南津古渡等风景名胜。
1992年,岳阳市把南湖设立为南湖旅游度假区,岳阳国际龙舟节多次在这里举行。麦子港的龙舟赛场建有主席台、观礼台、设固定观众席4万个,是国内外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龙舟运动场所。1998年,市政府按照高起点、高品位设计,又加大了南湖风景区的建设,兴建了南湖广场,环南湖旅游走廊和千亩湖等大型旅游娱乐设施,使其自然人文景观显得更加美丽、神奇和厚重。现在的南湖,风景之美,人气之旺,观赏性之强,已成为岳阳市休闲观光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并入选新“潇湘百景”之一。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