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高地构筑城市新生态
来源:
-->
岳麓区——长沙“天然氧吧”,岳麓山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山水新都会”梅溪湖国际服务区、中部“城市绿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洋湖湿地景区等齐聚一域,“山水洲城”共生交融,是长沙市名副其实的“绿心”。岳麓区拥有森林面积22243.8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2%,绿地率达到55.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79 平方米,在长沙市内五区均居首位。
2012 至2014 年,岳麓区大力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清霾行动”、“碧水行动”和“静音行动”,宁静、秀美、祥和的岳麓区成为长沙人置业安居的首选。
退二进三推动产业转型
岳麓区的大王山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墓葬所在地,倚靠湘江,与江心巴溪洲相望,其山、水、洲景观格局与岳麓山、橘子洲十分相似。2013 年,占地3000 亩的大王山矿山复绿公园项目启动,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顶级室内滑雪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外人很难想象,这个滑雪场的前身,是坪塘新生水泥厂废弃的10万平方米矿坑。大王山矿山复绿公园项目是岳麓区“两型”建设推进产业转型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岳麓区大力突出项目支撑,“退二进三”的产业转型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两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类企业从坪塘老工业基地有序地“功成身退”,另一方面,赛恩斯环保、晚安家居、航天康达、继善高科、比扬医疗、航天磁电等一大批“两型企业”迅速壮大,以项目建设推动“两型”建设,创造了广阔空间。同时,岳麓区在“两型”建设中,致力推进城乡统筹提级。该区莲花镇、雨敞坪镇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都市休闲、生态旅游等产业,逐步建成了具有“山水田园风光、湖湘民居风格、和谐人居环境”的“两型”示范镇和城乡统筹样板区。
绿色GDP考核生态业绩
近年来,岳麓区全力推进“两型”产业提速、基础设施提档、节能减排提标、生态保护提质、城乡统筹提级等5 大工程,而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则是岳麓区最大的区域优势,更是其作为“两型高地”的重要指标。连续多年的大保护、大退出、大修复、大治理、建设、大投入战略,使岳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深度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破到立,岳麓区加快探索建立系统完整、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了在省市层面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近年来,岳麓区着力推动两型技术产品、两型生产生活方式、两型服务设施、优美生态环境、两型文化等“两型”要素进园区、企业、机关、社区、家庭等12 大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可示范、可复制、可持续的典型。预计到2015 年,实现参与创建单位2000 家以上,创建区级示范单位300 家以上,省、市级示范单位100 家以上,率先在全省形成两型综合示范创建的经验模式和典型样板。
科教强区创新驱动发展
湘江西滨,文人名篇俯首可拾,人文荟萃,楚地风骨源远流长。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千百年来扎根在麓山脚下,不曾远离。谁也无法否认,岳麓区是长沙最具文化气质的区域。在这里,千年学院的文脉传承,成就了一个最具优势的“全学段”教育强区。
学前教育60%是公办、普惠园
目前拥有全省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共有幼儿园109 所,其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5 所,区级示范性幼儿园7 所。
岳麓区率先在全省建成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率先在全省实现低保和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教育全免费。2013 年,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占全区幼儿园总数达60%。
小学名校体系呼之欲出
其中,博才系列学校辐射全区,已经拥有高新博才、博才阳光、博才咸嘉、博才金峰、博才卓越5个多元校区。滨江系列包括滨江小学、桐梓坡小学、望月湖一小、望月湖二小、德润园小学、新民小学等学校。岳麓系列包括岳麓一小、岳麓二小等。岳麓实验系列包括岳麓区实验小学、岳麓区实验二小等,这些学校发展特色鲜明,成为岳麓教育的一张张闪光名片。大学附小系列,包括师大附小、湖大附小、中南大学附小等学校,这些学校社会美誉度高,已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教育发展格局。此外,即将开学的博才中海、博才梅溪湖、博才洋湖、博才白鹤以及正在建设的麓山兰亭实验小学、长沙市实验二小、长沙市实验三小也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为岳麓区的教育名片提质。
名校争相西迁谋发展
拥有了全长沙市最优质的中学教育资源——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实验中学、长郡梅溪湖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都坐落在岳麓区。12年不用操心孩子读书的问题。
增长新极造就经济新中心
(一)地位
湘江生态经济带的战略高地
“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已经展开,各城市都在谋求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抢占产业、区位、政策的制高点。”岳麓正在成为这场城市竞逐中强势崛起的竞争者。2008 年,长沙市作出“建设大河西,打造先导区,再造新长沙”的战略部署,岳麓区唱响了长沙“西岸崛起”的时代旋律。
2014年4月29日,长沙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让长沙河东与河西实现了无缝对接,长沙城的繁华也将由湘江东岸辐射到湘江西岸,实现城市中心“跨江”。雄踞长沙西大门的岳麓区,本身就具备了交通便捷、辐射力强的特点,“按照长沙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的战略部署,大步践行‘六个走在前列’,矢志跨越赶超、创新发展,加快岳麓新城崛起湘江西岸的现代化进程。”岳麓区区委、区政府以“加快”这一关键词作为工作重心,33次提及“加快”,更是充分证明了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岳麓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着力点,带动投资、培育财源、改善民生、实现跨越。2014 年,岳麓区计划铺排建设项目410 个,预计年度投资达610.75亿元,并全新规划了“十区一园”,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发展之路,在省市转型创新发展实践中争当领头雁、担当主力军。高速增长的经济,让岳麓新城从长沙六城区中脱颖而出,不断增强的区域功能和辐射能力,使之成为湘江生态经济带的战略高地。未来3 年,通过新一轮超常发展,岳麓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要迈上千亿元和百亿元台阶。
秘诀
打造产业聚集能量场
短短数年,岳麓区已经完成了从文化大区向增长新极的转身:实施产业倍增计划,着力构筑滨江等十大片区一园区产业聚集区,续建新建六大城市综合体,并以此力促服务经济高端发展。岳麓区正在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城市新中心商圈,重组长沙商业格局。今年3 月份,岳麓区新修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植政策。这里,涵盖商贸、金融、旅游、会展、文化体育、总部企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楼宇、特色商街等诸多领域;这里,在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功能。每年,区政府还拿出上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对服务业企业的补贴、减免和奖励,以期打造投资洼地。
靓丽新城崛起湘江西岸
2014年底,串联起长沙、湘潭、娄底三市五个区县的长韶娄高速即将通车,加上已经通车的长潭西以及长常高速公路,岳麓区的高速路网建设日益完备。对外,岳麓区已形成面向湖南、辐射周边地级市的畅行生活圈。对内,随着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公路、地铁、高铁、机场将实现“零换乘”。岳麓区并不仅仅停留在对接河东、赶超河东的层面,而是整合优势资源,走特色之路,力争入列中国中部省会城区综合实力前5强。从交通矩阵的铺排,到绿色城市品质的提升,到核心片区的打造,岳麓区正在深度解读一座新城的全新生长。
交通矩阵
两小时生活圈联通全省,地铁、机场“零换乘”
凭借着与高速公路、高铁动车的无缝对接,岳麓区正逐步形成一个面向湖南、辐射周边地级市的2小时生活圈。岳麓雄踞长沙西大门,交通便捷,辐射力强。2014年,岳麓区预计年度投资达610.75 亿元(不含高新区和部分省、市重大跨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410 个,以此加快岳麓新城崛起湘江西岸的现代化进程。未来随着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岳麓区的交通将转入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式格局,实现公路、地铁、高铁、机场“零换乘”,届时,势必给河西发展带来加速引擎。
新城核心
核心片区建设全面启动,岳麓新城加速呈现
核心片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是岳麓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关键动力。滨江新城,洋湖总部经济区,梅溪湖,还有市府区治片区、岳麓山-大学城片区、谷山-青山片区、岳麓科技产业园等等,岳麓区以核心片区建设为发力点,带动了全区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方面的齐头并进。仅在2014 年,岳麓区“十区一园”发展蓝图中,包括滨江片区、市府区治片区、谷山-青山片区、梅溪湖片区、望城坡片区、洋湖片区、坪塘-大王山片区、溁湾镇-西湖片区、岳麓山-大学城片区、雨莲含现代农业片区共十大片区及岳麓科技产业园区又成为岳麓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计划年度投资91.86 亿元。核心片区建设的持续推进,让岳麓区的城市建设在全新的高规格的平台上,迸发巨大的生命力。
生态旅游产业
厚积薄发持续发力
“湘江西岸”正在打造成为长沙旅游的全新目的地。2012 年,岳麓区以旅游总收入89.2 亿元的成绩,在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评选出的“湖南省2012 年度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区)’”中排名第一。2013 年,岳麓区以旅游总收入117.8 亿元,再获“湖南省2013 年度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区)’”称号。岳麓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岳麓区旅游产业按照“规划引领、片区开发、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思路,规划建设了桃花岭景区、洋湖湿地景区、梅溪湖景区、西湖文化园、莲花生态旅游长廊等新兴景区,更绘就了“新岳麓八景”的当世盛景。岳麓区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再度明确,作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的文化资源大区,岳麓区将依托其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教和生态优势,将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岳麓购房优惠热线:0731-83975298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