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当起“鸡司令”
汨罗农民凌伟只为圆就“生态农场”梦
来源:
-->
汨罗一些地方把爱折腾叫“翻筋斗”,而这话用在凌伟身上还真不冤枉他:从农民到打工仔,从修理技师到叱咤商场的个体老板……凌伟风风火火的前半生,南下打拼,从来就没停止过折腾。
这不,已在大城市创出一片天地的凌伟又开始“翻筋斗”,回老家办养鸡场,当起“鸡司令”。这一次的“翻筋斗”,只为圆他那个“生态农场”梦。
不安现状
放弃生意毅然回乡
今年34岁的凌伟,出生在天井乡群英村干家塅。1997年,凌伟怀揣梦想,和乡友来到广东务工,进入了汽车修理厂,干起修车学徒,收入不高,但很稳定。喜欢叫劲的他,通过努力,如愿从修理工走向业务经理岗位。
后来,凌伟专攻自动波变速箱修理,掌握了一技之长,这一下,他萌生了开厂子的想法。2005年,凌伟开起修理厂,自己当老板,管理着十来人,没日没夜地做事,一年下来,能赚到十几万。
2009年4月,母亲生病了,凌伟不得不放下手头的生意,奔波在老家和广东的路上。“这些年在外打拼,虽然赚了点钱,但疏远了亲人。”自从母亲生病后,凌伟有了回乡的念头。2009年底,闯荡10多年的凌伟回到了老家。
众人质疑
坚定信念办鸡场
如果说,凌伟创业养鸡有故事可说,那么,朋友托他买蛋的经历不得不提。他照顾母亲期间,广东一朋友托他从家乡带点土鸡蛋。前前后后,大概花了半个月,家人东拼西借,凑齐了150个鸡蛋。鸡蛋带广东后,一部分变质发臭,这让凌伟始料未及。从此,一个念想在心中诞生。“能不能让健康的农家生态食品批量送进城。”一番斟酌,他决定在家门口办个“生态农场”,开始养土鸡。而此时,包括妻子在内,家人都不看好凌伟的想法,“好好的生意不做,老板不当,回家养鸡算哪般?”人前人后,凌伟听到了不少议论。
一个偶然的机会,凌伟从媒体上看到了一个林下放养山鸡的故事,林下养殖的土鸡品质高,产的土鸡蛋也大受欢迎。凌伟认定:乡里有的是山地树林,在树林下搞养殖,产出的鸡肉肉质肯定比“放山鸡”更上乘。
说干就干,他请来挖机,在村头开塘,整地,做房子、修鸡舍,很快,农场便有模有样。一算账,才知道已投入了30多万,远远超过了预期。
积累经验
初尝创业甜头
“江西一带仙凤土鸡,生长慢,产绿壳鸡蛋。”凌伟找到养殖的优良品种,2011年,第一批土鸡开始养殖。
隔一两小时到山头观察一次,日夜守护在鸡舍。在凌伟的精心照料下,先期投放的1000多只土鸡慢慢长大了,并开始产蛋。“全部采用玉米、黄豆、麦麸等天然粮食喂食,添加含中草药成分的菜、草等,增强了鸡的抗病能力,保证原生态品质。”不用饲料鸡的生长周期会变长,投入也会增加,但凌伟坚信,自己与众不同的做法能带来收获。
凌伟当起了推销员,每天开车各地跑市场餐馆。刚开始,几乎没人接受他的鸡。“一分钱一分货。”凌伟告诉餐馆老板。为了证明自己养的土鸡质量好,他免费给餐馆送几只土鸡,让顾客品尝。结果,顾客反响出奇的好,凌伟也渐渐撬开了市场的口子,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创新模式
发展立体养殖农场
“咯咯咯……”7月24日,在群英村干家塅,一只只土鸡正在山坡上、林地里悠闲地觅食,不时地发出打鸣声,山上山下,充满了生机。
如今,凌伟有了一套自己的养鸡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他租进一片山头,进一步扩大放养面积。“今年想扩大规模,打算养1万只鸡,苦于资金不足,还只能养个几千只,一步步来发展壮大。”他不满足于现状,还为自己的养殖场勾画出了更美的未来:把鸡粪做成生物有机肥,还准备扩建鱼塘,利用鸡粪喂鱼,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
目前,凌伟准备着手申请“绿色产品”认证,下一步,将与长沙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合作,把土鸡和鸡蛋送进超市出售。他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再建一处鸡舍,实现自繁自养,同时逐步引导村民喂养土鸡,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文/图
通讯员
周
敏
魏
胜
记者
李
婷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