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让小称呼成为大尴尬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莫让小称呼成为大尴尬

专家教您规范使用称呼

来源:

-->

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都离不开称呼。称呼是小事,但也是大事。它不但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岳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尴尬的事情?市民平时在社会交往中,应该怎样做到“文明称呼”呢?昨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多位市民及礼仪专家。

女性:喊“美女”或“小姐”令人尴尬

54岁的陈玉兰是一名家庭妇女,平时喜欢逛街。她发现很多店员只要看见是女性,几乎都会称呼“美女”、“亲爱的”……陈玉兰感到很费解:“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美吗?喊亲爱的,我们很熟吗?”

丫头、美女、姑娘、小姐、妹子……对女性的称呼越来越多,究竟哪一个让人听起来最舒服?昨日,记者在城区随机采访了20多位年龄在20到55岁之间的女性。“我不喜欢别人叫我美女,这词听起来有些轻浮。而且我自认为和美女有差距,被人这样喊,总觉得很尴尬。”27岁的超市工作人员王璐说。

现如今,管你是六、七岁小女孩,还是六七十岁老年人,管你倾国倾城还是相貌平平,一声“美女”就把她们囊括其中。虽然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还有很多人对此挺反感。“小姐也是一个尴尬的称呼。”从事保险销售行业的李明森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因为称呼客户为小姐,被数落过好几次。

改革开放后,有人对女性改口叫“小姐”,体现对女性的尊敬,可好景不长,伴随着一些色情行业的泛滥,这个词被经常运用到那些从事此类工作的年轻女性身上,最终导致该词遭受众人的鄙视和嫌弃。

在采访中,大部分女性表示,不喜欢前面加称呼,如果有陌生人来问路,说一声“你好”是让人听起来最舒服的,不需要刻意套近乎。还有少部分女性表示,叫什么没关系,现在的称呼本来就很乱,所以别人叫她们什么都答应。

职场:叫“老师”或“姐姐”让人反感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场新人陈晓萍告诉记者,她遇到了一个难题。入职前,父母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对同事要客气,要称呼别人为“老师”。可是当她进了单位,逢人就叫老师时,却反而弄得大家都很尴尬。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的难题并非只有陈晓萍一个人遇到。

27岁的廖静聪明又能干,目前是市内一家房产公司营销策划部的主管。今年4月份,公司新招的员工到了。“有的新员工比我小不了几岁,总是叫我姐姐,还有的叫我前辈。”廖静告诉记者,作为过来人,她对新同事这些“扮嫩”式的称呼方法颇为别扭。

她认为,既然在一起共事,大家都是同事,有名字叫名字,有职位就叫职位,没必要“哥哥、姐姐”的叫。何况只是工作上的来往,还是第一次见面,张口就来句姐姐,总让人感到不自在。

今年,学中文专业毕业的李丹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按照父母的指示,新人遇到前辈要客气,要多叫“老师”。

“原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但谁想有人当场就给我难看。”李丹无奈地告诉记者。原来,李丹所在部门的经理立即表示:“不用老师、老师的叫,进了职场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大家只是同事关系,不存在教学。一旦你在工作中出错,没人需要负指导不力的责任。”

对此,游走职场多年的资深人士认为,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称呼文化”,恰当的职场称呼,也是个技术活儿。

领导:不应称“老板”“老大”

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指出党员干部间称呼存在庸俗化的问题。一些官员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儿”、“兄弟”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该省纪委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

其实,“老板”、“老大”这类称呼并非广东独有,我市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同样存在。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他是5年前参加的工作,当时就听很多同事称呼局长为“老板”。他觉得很奇怪,于是也跟着叫。时间长了他也习惯了,想改口都难了。

在我市某党政机关工作的小李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单位上的正副职领导都称呼为局长,与别的单位不熟悉的工作人员打交道,全部称为主任。”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许多人反映,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见面或谈工作时,不以同志相称,而是满口的“老板、兄弟”。有的人对正副职领导的称谓也是反复拿捏、慎之又慎,生怕叫错了别人不高兴,无形之中助长了庸俗习气,淡化了平等意识。无论是“逢职必叫”、“叫大不叫小”的称呼“潜规则”,还是以“老板”、“老大”指代领导,不同的称呼俨然已经异化为一种“身份标签”乃至“等级标签”。

81岁的黄如礼老人说,从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50到70年代,“同志”这个称谓曾经是那么神圣和亲切,一度成了不分尊卑、老幼、男女的称谓。在解放初期,毛泽东关于党内称呼问题作过专门的批示,意思是党内不分职务大小一律都称同志。但现在一些干部更喜欢以称职务代替名字。

专家:称呼分对象场合,以文明礼貌为原则

从“同志”到“老板”,再从“小姐”到“美女”,自新中国成立初至今,对于各类人的称呼也发生着变化。昨日,岳阳市礼仪文化传播协会会长刘雅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跟社会根源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要与各种年龄、性别、身份的客户互相交往,都有一个如何称呼别人的问题,如果称呼错了,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刘雅卿说,称呼的使用是否规范,是否表现出尊重,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会习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人们平时在社会交往中,如何做到“文明称呼”?刘雅卿给出了几点建议:一般来说,在国内,称谓应按职业、年龄来选择。如到机关联系工作,应称“同志”,单位内部除称“同志”外,习惯上也可用“小张”、“小王”之类称谓。在医院称“医生”和“大夫”,到工厂叫“师傅”,去学校称“老师”、“教授”或“同学”。邻居按辈数称呼,如对长辈可称“大爷”、“叔叔”、“老伯”等,对小孩叫“小朋友”、“小同学”等。

刘雅卿说,当前使用称呼还应注意两点,一是不礼貌的称呼在公共场所不要用,如“老头”、“老婆”、“小子”等;二是青年人称呼人要慎用或不用“哥儿们”、“姐儿们”之类的称谓,以免给人以“团伙”之嫌。

总之,称谓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不同场合,以文明礼貌为原则。要防止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造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的称谓新风。

记者手记》》》

人们生活在社会交际圈子里面,既要适应不同的人对自己的称呼,也要学会怎么样通过称呼来与别人正常的交往。如果一不小心没有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或者没有定位好与别人的隶属关系,那样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尴尬,甚至可能触及了某些人的心理防线,造成人际关系的阻碍。因此,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称呼一定要谨慎,莫让小称呼给您带来大尴尬。

本报记者

彭雨琪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