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个寻找救命恩人的故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一个寻找救命恩人的故事

来源:

-->

宁书贤

即便闲暇时,刘佩仁也挂念着大兰香一家人。(资料图片)

刘佩仁,山西孟县人,今年89岁。1949年7月,我们一同从山西忻县南下到了湖南平江。他寻找67年前当时山西忻县董村救命恩人大兰香的故事传遍晋粤湘三省。

67年前的一次死里逃生

那是194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忻县二区已卸任的区长刘佩仁奉命准备回路西县府(当时东西忻县已合并为忻县)报到开会的时候,同县政府卸任秘书陈江同志一起,去董村看望一位知名西医。那天,他们得知晋察冀主力三团在安邑村(距董村不远)一带打埋伏,就放心地在医生家中吃饭、聊天。下午三、四点钟,当他们从医生家出来,走在大街上时,很多人以惊恐的眼神盯着他们,因为晋绥军已经满街都是了。他们当即按原来习惯的路线往山上跑。岂知一登上山坡的那块坟地,正遇敌人端着枪瞄向他们。他俩立即往南边山坡跑去。谁知到了山坡上才发现,这里也早已被敌军占领。

于是他们掉头就跑,跳下一个数米深的土崖,继续往前奔跑,敌人则紧追不舍。他们跑进村后,翻过了两家院墙,正巧到了大兰香家门口。这时大兰香和母亲发现了被敌人追赶的刘佩仁、陈江。大兰香说:“满街都是敌人往哪跑?快进我家躲躲吧!”于是将他们两人拉进院内,藏在高粱秆堆里。这时,敌人追到门口问:“几个区干部跑哪里去了?”大兰香母女急中生智,一致指向前方,从而引开了敌人,使他们两人避开了危险。当晚,因敌人驻扎在大兰香家隔壁,房顶设有流动哨,刘佩仁等一时无法脱身,大兰香母女只好趁夜深将他们两人转移到地窖里。第二天下午,发现有人把窖盖揭开看了看,当即又盖上了。此举非同小可,当即引起他们的高度警惕,是否有人要向敌人告密?于是他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可是,等啊等,一直等到天黑时,仍不见敌人来抓他们。正在他们等得不耐烦的时候,突然,窖口又被揭开,“通”、“通”扔进两个包来。解开包一看,里面放的既不是手榴弹,也不是什么爆炸物,而是高粱面窝窝和咸菜头,随即又吊下一壶水来,并从上面传下话来:“敌人全部集合上走了。”一切疑虑尽释,他们如释重负,狼吞虎咽般地吃喝一通,当夜回到了肖家山村,死里逃生,获得第二次生命。

寻找救命恩人

刘佩仁1949年7月入湘后,先后出任平江县区长、区委书记、县长。后调往中南区地质局和广东省轻工局工作。因天各一方,失去了与大兰香一家的联系。他多次托人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大兰香一家,虽然未能如愿,但寻亲从未停止过。

1986年刘佩仁从广东省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总经理岗位上离休。2000年春季,忻州市政协准备编辑出版《南下干部专辑》,并致函刘佩仁向其约稿。刘佩仁随即撰写了《我与忻州的生死情愫》一文,文中着重记述了大兰香一家对其的救命之恩。

2000年10月专辑出版后,引起了肖家山一位收藏书报的村民注意。他看到书上有董村大兰香母女冒险救刘佩仁的故事,告诉了二兰香的儿子。二兰香马上问住在太原的姐姐大兰香,大兰香惊喜地说:“一个叫刘佩仁,一个叫陈江,多年来不知他们的下落。”并嘱咐一定要打听到他们现在的住址和电话。“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兰香姐妹六个多月的寻找,终于打听到了刘佩仁的准确下落。

2001年5月9日晚上8时许,广州某医院的高干病房里,响起清脆的电话铃声。正在这里住院的刘佩仁拿起电话筒,出乎意料地听到“佩仁,您好吗?”已是76岁的刘佩仁听到对方是操着忻州口音的女同志倍加亲切。给他打电话的正是救命恩人大兰香。他们电话里商定: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在广州或忻州相聚。两个月以后的7月,刘佩仁再也按捺不住相见心情,在家人的陪伴下,不顾盛夏酷暑,从千里之外的广州赶回山西,终于见到了日夜寻找的救命恩人——大兰香一家。从此,两家人像亲人一样你来我往,相互牵挂。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