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介绍信背后的故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介绍信背后的故事

来源:

-->

介绍信,是用来介绍联系接洽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体,它具有介绍、证明的双重作用。使用介绍信,可以使对方了解来人的身份和目的,以便得到对方的信任和支持。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凡是到机关单位、企业办事都要开具介绍信,介绍信成为必备的资料和门槛,改革开放以后,介绍信多年前的功能逐渐减弱。

记者在市档案馆了解到,随着养老机制的不断健全,多年前的介绍信、招工表成为市民查询个人信息最多的项目,主要是在档案遗失等因素的情况下,用以证明当年的职工身份,为现今办理社保、推算工龄提供凭据。

一张小小介绍信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近日,记者进行相关采访,为你讲述介绍信背后的故事。

计划经济时代,招工就业需开具介绍信

在市档案馆内,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60年代到1995年的招工介绍信等共有11万多份,有退伍军人行政介绍信、就业介绍信存根、劳动工人介绍信存根等。

知情人说:

钟庆阳(现在铁路部门工作):我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当年原岳阳电厂附属粉煤灰砖厂招工,“大集体”招工都需要劳动局分配指标。我家里兄妹3个,只有父亲在铁路部门上班,家里比较困难,通过居委会的推荐,并由劳动部门向工厂开具介绍信后,我拿到了指标。进去时,厂里发了一张招工表,填完上交后就可以到企业报到了。

去年,听同事说,国家有政策下来,曾经到“大集体”企业做过事的,通过劳动局招工的下岗职工是算工龄的,我当年工作的档案记录找不到了,就到档案局查,幸亏有存档,查到了当年我在砖厂上班的介绍信、招工表,否则就无法证明当年的身份了。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这样就多了6年工龄,没想到一张招工表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阳曲芳(原市五交化总公司职工):上世纪90年代,我当时在公司专门负责人事管理工作,那时介绍信不仅只是招工时的凭证,工作中也经常用到,介绍信也有分类,比如行政介绍信,公司员工外出办事,需要对方单位接洽,就要开一张介绍信,说明事情的缘由,形式和现在开的介绍信没太大区别。还有一种就是工会开的介绍信。那时候,身份证的使用并没有现在这么普遍,除了工作证外,出差住旅馆、办理结婚证等,都需要单位开具相关介绍信。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里大批职工辞职,使用介绍信的情况逐渐减少。

【记者手记】

介绍信折射时代变迁

当年薄薄的一张介绍信看

似简单、普通,但却关系企业职工多年后的切身利益,这是令记者80后感到惊讶的地方。随着其介绍、身份证明应用范围不断缩减,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介绍信除了仍在特定的环境下发挥其作用外,它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新的沟通、交流方式不断出现,或许介绍信在未来的某一天终将成为历史和见证时代发展的印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对档案、资料性文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多年后,因一时疏忽为生活或工作带来不便。对介绍信进行梳理,不仅可以了解时代的变迁,更多的是一种提醒,关键性的文件资料要妥善保管,千万不可马虎。

编者按:尘封的档案,蕴含着无数珍贵的信息。从即日起,我们走进档案馆,翻开尘封的档案袋,对历史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和一些给人留下深刻记忆的事物进行披露,以飨读者。

在翻阅档案过程中,记者发现一张上世纪50年代末的介绍信存根中,除了姓名、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外,还有一栏需要填写家庭成分,如贫农、中农、佃中农等。

知情人说:

杨彪

(市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退休干部):受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当时招工非常严格,凡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是不能被招工的,1979年开始取消了这一规定。因为父亲是国民党军官,我被下放到农村15年,1979年被调到城里工作。介绍信、招工表上的家庭成分和出身是特定时期的印记,现在回想,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信息时代,介绍信的功能逐步弱化

1984年4月6日,我国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随着一、二代身份证的广泛使用,目前已成为重要的个人信息和身份证明。如今,没有身份证,办理各种事务寸步难行。原本在一些领域发挥着身份凭证作用的介绍信功能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身份证、个人简历、邮件、电话等。

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介绍信一直发挥着介绍、证明的双重作用。《湖南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严格支出报销审核,接待费凭据报销,报销凭证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其中的派出单位公函就具有介绍信的意义。

知情人说:

吴加兰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据我了解,从2004年开始,招工就不需要开介绍信或填写招工表了。现在就业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就业人员根据自己的身份,如,大专院校毕业生有毕业证、退伍军人有退伍证、失地农民有失地证明、残疾人有残疾证,凭借这些证件再加上身份证,就业人员针对单位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就可以找到工作。

陈文

(某事业单位办公室主任):这几年来,介绍信的使用不如以前多。在办理一些大的项目和事情时,需要开具介绍信,这样显得更正规。一般性的接待,有时候更习惯用发函的方式。发函在形式上比介绍信更灵活,如可以制作表格等,篇幅上也不受限,更方便、实用。在公务接待方面,介绍信或公函一直是起到证明和监督作用的,尤其是去年来,国家对公务接待更加明确和完善,报销凭证中必须有派出单位公函。

(感谢市档案馆为本文提供大力支持)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