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热背后的岳阳公务员生存状况调查
来源:
-->
记者
黄
梅
侯
勇
●
去年,我市公务员招考422个岗位,上万人报考,报考人数达近10年之最●
因工资待遇不高,市人社部门近年接到辞职咨询电话数十个,其中2人主动离职●“国考”热虽高烧不退,但对部分80、90后年轻人来说,公务员并不是唯一的职业选择
3月30日,又是一个周末,易尹却不敢有任何的放松,一大早她就赶到东茅岭一家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像往常一样认真复习,以迎接半个月之后即将到来的2014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这已是她连续第四次报考了。“最起码公务员工作稳定,不用担心随时被解除合同,而且还比较体面。”虽然平时喜爱开玩笑,但一提到公务员考试,易尹还是显得有些紧张。
抱着“金饭碗”概念和满腔激情向公务员进发的,并不仅仅只有易尹一人。来自市人社局公务员科工作人员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公务员录用考试招录计划为422个,网络报名人数却超过了1万人,实际参考人数也达到了8300多人,报考人数和参考人数均达近10年来的历史之最。“今年虽然招录计划和报名人数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其总数却仍然偏高。”工作人员称,今年361个招录计划吸引了6200多名考生报考。公务员工作体面而稳定,每年都吸引着数以千计的考生前赴后继。但是,与火热的公务员报考相反的是,不少基层公务员却“思潮涌动”,因工资不高,工作繁重,想过“辞职”。
冰火两重天的际遇,让“公务员”这个昔日金饭碗的光彩略显暗淡。
体制内的“桎梏”
倪永强在一家单位上班,今年是他在公务员队伍的第14个年头,多年来的拼搏没有攀上理想中的事业高峰,转首回眸,52岁的他心底有些落寞,“干了一辈子到头来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科员,感觉很没奔头。”
2000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正营职级别的他进入单位是副股长,也就是一个普通科员的身份,时间一晃而过,如今享受正科待遇,却没有实质性岗位安排。“刚到单位,一个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不到700元。”倪永强记得,那时工资很低。“虽然工资低,但每到过节,月饼、大米、油都会发一点,年终还会发2000多元的奖金。”在市内一家行政单位上班的宋珂说,以前单位发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福利不少。
最近,倪永强、宋珂都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了。近几年来,“六项禁令”、“八项规定”、反“四风”等国家禁令和规定不断出台,几乎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土特产到提货券等多个方面。“规定和禁令等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让那些平时隐性收入高的公务员怨声四起,尤其是恰逢节假日,想送点收点、吃点喝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市直机关工委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表示,中央禁令限制了由于社会不正之风而存在的灰色收入以及隐性福利。“我们上班并不是一杯茶、一张报纸那么清闲,星期六、星期天加班是经常的事,以前还发点加班费,现在加班费也没有了,年终奖就更别提了。”各种权利受限,倪永强觉得这份工作的吸引力在减弱,地位也随之下降。他有很多亲戚是搞建筑的,一天做工赚两三百元,每当听到这些信息后,他的内心不再平静,偶尔也会泛起波澜。
“看到考试就想报名”
聊起公务员,体面、稳定、养老有保障……诸多诱惑仍让很多人难以抗拒,“国考”、“省考”十多年来高烧不退。
“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考,只是看到有考试,就忍不住报了名。”去年,25岁的张双考进了市内一家机关单位,终于如愿地挤进了“体制内”。
大学毕业后,张双进入一家杂志社上班,每天写稿、收稿,工作量大,而且压力不小。因没有编制,不稳定,在家人的鼓励下,半年后她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人事招考,考入一家事业单位,“其实,在那里上班挺好的,单位离家近,吃饭、睡觉都在家里,单位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对工作和生活都很满足。”受挫或情绪低落时,张双经常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即便一切都很和谐,张双还是没有安于现状,她不由自主地又参加两三次公务员考试,最后考上了市里的一家单位,担任办公室文秘。每天除了写材料,打水、扫地杂事也很多。“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上级比下级机关好一些,加上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考,反正考上了也不是坏事。”她说不上有多喜欢现在的工作,反倒是她的父母对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如果我说辞职,家人会说我是傻瓜,别人挤破脑袋想进去,你却吃着国家饭想出来。”“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一入门便深似海。”张双如是叹息,马上就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年龄,再搞几年出去就没竞争力了。
尽管工作干得不愠不火,但她还是准备打持久战。“客观地说,也不是一无所获,工作半年多来学习到很多东西。公务员这份工作包容性大,年轻干部有很多锻炼的机会,不像有的企业,能力不行就得马上走人。”张双说得很平静,言语中透着一份理性和成熟。
“公务员,看上去很美”
一组来自市人社局工资福利科的数据显示:全市公务员的平均工资1000多元,加上津补贴一个月下来2000多元,公务员工资每隔两年会进行普调,但幅度十分有限。“调得最少的一个月只加了20多元,最多也不过40多元。”工作人员姚先蓝举例说,某局一个副处级实职干部,月均工资也只有3500多元。
如果时间能倒退1年,杨泽或许不会选择拼命挤上公务员的“独木桥”。思维方式多元、个性张扬、自我需求旺盛……一张张90后独有的标签,在他身上也能找到一二。
去年,经过数次失败,1992年出生的杨泽终于考上了公务员,进入城区一家行政单位上班。在他眼中,公务员这份工作犹如他本人温润的性格,并没有惊涛骇浪,也不那么摄人心魄。“只需完成上级交代任务”,“比较轻松”、“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技术含量不高,也不需要太多创新”……在90后杨泽眼中,公务员职业确实魅力无穷。
然而,一年多的工作体验,杨泽发现外表光鲜的公务员工作,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好。“曾经有一次为了写一份工作报告,来来回回修改了上十遍,一直搞到凌晨四点才基本完成,但最后领导看了仍不满意。”对于杨泽来说,工作的辛苦他能够忍受,让他最难释怀的还是收入。
杨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基本工资加上津补贴,每月大约2200多元,扣除三险一金和相关税金后,剩到手上的不足2000元。没有任何隐性收入、逢年过节也没有任何福利。“听老员工说,以前过个中秋节还会发几个月饼,新年上班第一天还会有开门红包,但自从中央规范了津补贴后,这些福利通通被取消了,如今收入连一个打工仔都抵不过。”父母给他买了一台车,杨泽一个月光花在车上的费用就要1000多元,剩下的一点钱还不够他零花,因此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公务员,只是看上去很美。”成为很多年轻公务员的共识。市人社局公务员科工作人员透露,去年我市就有2名公务员主动离职。当时还在试用期的姜威(化名)就位列其中。而与平江县搭界的浏阳市,今年来已有17名公务员辞职。
去年4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姜威通过努力复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岳阳楼公安分局,数年的公务员梦想眼看即将实现。“当时听说录取了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为此爸妈还特意以全家外出旅游来奖赏我!”
入警后,按照相关规定,姜威被直接调入基层训练。1个多月的艰苦训练和上岗经历,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微薄的收入,姜威产生了辞职的念头。经过几个彻夜难眠的夜晚,他最终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辞职!
后来,姜威只身前往长沙,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了一个会计岗位,每月收入6000多元。“其实公务员工作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光鲜,只有体验过的人才明白!”对于短暂的公务员生涯,姜威一笑而过。
“过点小日子,挺好!”
和易尹一样,应届毕业生王倩倩也正忙碌着准备“省考”。“毕业了该何去何从?”成为王倩倩最近心头最大的烦恼,一边在一家媒体单位实习,一边又要准备公务员的考试,压力让她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报了市直机构的岳阳监狱,要求新闻学或传播学,跟我的专业对口,而且这个职位招4个人,进面试的机会比较大。”尽管她托朋友打听,在监狱工作可能会比较压力和不自由,但她觉得自己性格偏安静,于是就坚持了下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选只招一个人的职位,这样进面试的机会少一些。”
新闻宣传、文案设计,只要跟自己的专业搭得上边,王倩倩都乐意接受,“现在工作这么难找,只要有考试都会去尝试,选公务员也是多给自己一次机会吧!”
宋珂曾一度迷茫过。工作10年来,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光荣誉证书就有几十本,现在也是正科待遇,虽然没有岗位安排,但他也很务实。“我刚考进来的时候,一个月工资697元,租房子300元,还要送人情,每个月都入不敷出。”回首往事,宋珂感慨不已。“这么艰难的日子都度过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他说,现在有了孩子,一家人在这里落户生根了,也不想折腾了,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过点小日子,一辈子平平淡淡挺好。
(应受访者要求,在职公务员均为化名)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