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凌
辉
编者按:今年张震将军将迎来100岁寿辰,作为唯一健在的开国中将,他的英雄本色和革命家
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张震将军的系列故事,从这些朴实而又感人的故事中,继承和发扬这位老将军身上未被时代磨灭的可贵精神。
作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家乡的党史工作者,我有幸多次采访张震将军,同他和他的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亲切交谈,吃北京涮羊肉和家乡的火焙鱼,读他的家信,探望他的亲友,耳闻目睹老将军的一些家事。通过这些家事,可以领略到将军的英雄本色和革命家风。
张震将军高大魁梧,虽然年过90,却精神矍铄,他对家乡十分关心,每次交谈,总是首先询问家乡的经济建设和老区脱贫致富的情况,勉励家乡人民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快改变老区面貌,改善人民生活。他感情深沉地说:“大革命时期,老区人民付出的代价很大啊!平江先后牺牲和遇难的就有20多万人,许多老百姓被国民党反动派搞得家破人亡。1928年平江起义后,国民党军陈光中部搞‘清乡’,分配士兵杀人任务,每天交右耳一只,在龙门乡三天时间杀1300多人。东、南、北三乡火光不熄,几万人无家可归。但老区人民没有被反革命的屠刀所吓倒,他们前仆后继,拿起刀枪,坚决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我就是那个时候参加革命的。”
张震一家是个幸福的大家庭,生有四子一女,夫人马龄松是河南宜阳人,也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1992年10月,我拜访张震将军时,马老热情地给我递烟倒茶,并留我吃北京涮羊肉和家乡火焙鱼。马老告诉我,儿女们都成家了,生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和一个外孙女。儿女大都在部队或军医院工作,分别住在自己的单位上。节假日有时回来聚一聚。然而,他们却很少见到老爹,他公务实在太忙了。但在八一建军节前后,或春节期间,父亲总要通知儿女们带着孙儿们回家谈谈心,聊聊家常,每次谈得最多的是家史和红军的传统。“怎样不谈啊!”张震将军意味深长地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更没有我们家的一切。现在生活过好了,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仍然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千万不能忘本啊!”
张震将军跟家人订下了三条家规: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打他的牌子,不许透露与他的关系,更不许利用他的影响,为亲朋好友入伍、转干、调动、晋升以及进军事院校等提供特殊照顾。二、不许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所送礼物和接受特殊优惠及公费吃喝玩乐。三、回家和外出,不许乘坐公家配给他的车辆,不许打变相赌博之类的麻将、扑克。
为使子女们真正感受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张震将军还让儿女们分批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走访老红军、老赤卫队员,了解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现状。1994年8月,他的三儿子张海阳回到家乡平江革命老根据地,登门拜访了当年和他父亲一道战斗的父老乡亲,并给一些贫苦的乡亲赠送了衣物。1995年10月,他的二儿子张连阳专程回到故乡瞻仰平江起义纪念馆,帮助开发老区筹建脱贫致富的新项目,并给修建长寿镇新公路捐款。
身教重于言教。张震将军不许家人收受礼物,首先他自己从不接受礼物。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先后两次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临别时,亲友们送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他当面推辞不了,便叫司机将车开到区公所,委托区公所负责人一一退回。家乡人进京看望他,所带礼物也一律拒收,有次硬推辞不了,也要回赠一些礼物。他对老区人民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非常关心老区建设。曾亲自写报告,向中央反映老区的实际情况,请求给予大力扶持。为改变平江老区缺电缺水的问题,他为修建黄金洞大型水库电站奔走呼号,帮助解决有关困难;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他捐款帮助兴建新江中心小学,并给母校维夏中学捐赠电脑和图书等。
1933年8月,张震的养父张爻山在贫病交加中辞世。当时张震正在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作战,张爻山被国民党称之为“匪属”,因而被草草安葬。1962年9月,养母吴命莲患水肿病逝世。由于工作太忙,张震未能回家奔丧,他给表兄吴诞生写信说:“母亲身故,心中很悲痛,但因工作不能分身,只能尽忠报国,难以尽孝,请代为安葬。”并寄回安葬费。丧事办得很简单,坟墓也做得很简单。
1992年秋,张震将军的老同学郑楷蔚和长寿区委书记郑德武去看那坟地,只见荒草凄凄,残碑断碣。有几座祖坟还被夷为平地。他们商议,由区里拨出一笔经费好好修整,并说:“对河李元簇(台湾国民党‘副总统’)父母的坟修得多么壮观,我们中央首长的祖宗坟墓也应修得像个样子。”于是他们拟了一个计划,画了几个图样,寄给张震将军,将区乡的打算一并致函张震将军。不久,即收到张震将军的亲笔复函。信中说:“谢谢各位对我家祖坟的关注。对11月4日来函,特明确如下:(一)不同意公家出钱修坟,不要占乡亲们一分地。(二)不同意另立墓碑。我已寄回1000元给吴诞生表兄,由他负责把碑照原样将字刻清即行。(三)已种菜的就种好了,这样对乡亲们还有点贡献。不要死人和活人争地,如果乡亲们要在坟地上种菜,就将我父母深埋,上面种菜。(四)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要与李元簇去比,他是国民党,他有钱修祖坟,这是他的事,我们不能学。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创业的革命本质,不要讲排场,不能因私事动用公款。那种旧社会的‘光宗耀祖’是最低级的,最不光荣的,受到人民唾骂的。”
读着这封信,区乡领导和郑楷蔚老人为老将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大公无私精神所深深感动。他们只好改变原计划,一一按老将军的要求做了。
1994年8月,我在采访张震将军时谈及祖坟的事,并代表家乡人民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感谢他对老区人民的高度关心。
张震将军哈哈笑道:“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一个共产党员要时时事事为群众着想,时刻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侵害群众利益。”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