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端午文化
来源:
-->
文/本报记者
徐
颖
李
婷
图/本报记者
彭宏伟
只因那2000年前的纵身一跃,一个人、一条江、一个节便融入汨罗血脉。
桨声阵阵,龙舟竞渡。汨罗江迎来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在汨罗,端午节的纪念活动已逐渐演变为赛、吃、祈、玩四大项目,寓意着对伟大先贤的缅怀追忆,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精神。
庆祝端午,定少不了一项活动——龙舟赛。与以往的龙舟赛相比,今年的龙舟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新挖掘出哪些传统东西,来不断丰富龙舟赛的内容;又注入了哪些新的元素,使龙舟赛充满了时代气息?在桨声舟影中,赛前记者前往汨罗江畔,亲身领略今年不一样的端午节。
“明星文艺汇演”变成“群众大联欢”
“周娭毑,快点快点,表演要开始哒。”6月6日,汨罗大街小巷一大早便热闹欢腾,心急的周娭毑招呼着邻居往龙舟竞渡中心跑去,只为占据个好位置观大戏。八点左右,汨罗龙舟竞渡中心的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鼓声激昂。
据悉,6月
6日
9点
30分,2016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主题文化活动周”正式启动,截至大赛开幕,近十万名群众慕名而来,一同参与了这场盛宴。
记者了解到,此次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主题文化周为期5天,分“欢乐潇湘·幸福岳阳·给力汨罗”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和“蓝墨水的上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群众文艺汇演是此次文化活动周的主题活动。文艺汇演开启后,6月6日-9日,有广场健身舞展演,民营剧团原创节目演出,非遗展览,花鼓戏艺术展演等群艺活动接连上演。“观大赛,听大戏,看歌舞,好韵味!”文艺迷林爹的啧啧称赞,惹得老伴打趣他:“这一周,你比谁都忙。”“形式上注重全民参与,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加的积极性。”汨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化馆副馆长周海燕告诉记者,今年,该市以举办“群众性龙舟节”为契机,突出群众文化思路,开展群众文艺展示。6月6日汇演在文化志愿者表演的京剧《梨花颂》中拉开序幕。随后,新民乐、古典舞蹈、独舞、瑜伽、达人秀《动感单车》、花鼓戏《刘海砍樵》唱段,长乐抬阁故事会《龙灯故事闹端午》,这些都是由群众自发形成的基层文艺团体带来的表演。
非遗亮相
留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美
6月8日,在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东侧,记者看到17个红色小展室连成一排,展示抬阁故事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汨罗端午习俗、汨罗本土特色饮食制作技艺等。观光的人游览一路,将对汨罗的文化、习俗和历史有全方位的认识。据悉,“蓝墨水的上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将持续到6月9日。参加此次展演的有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岳州扇制作技艺、岳州窑制作技艺、兰花萝卜制作技艺等20个项目。
连日来,各个项目的传承人坐阵展厅,为游客讲解、演绎非遗项目。75岁的纸扎艺人黄善果“宝刀未老”,自掏腰包,参加展演活动,为了展示纸扎金龙闹端午的祥瑞,他和老伴有三个晚上未曾合眼,奋战20多天,让金龙活灵活现的“游”在展演区:“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老手艺,在传统节日展演很有意义,我们应该把岁月沉淀的美留下来!”
传统与现代结合
呈现多样化端午
5月31日上午,在汨罗江畔的屈子祠前,随着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明宣读祭文,该校祭屈仪式暨2016届部分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开始。
据悉,湖南理工学院与汨罗市在近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创建屈原文化研究学术化、大众化、产业化一体式发展平台,在屈子文化园核心景区旅游开发、民俗文化园建设、楚文化影视基地建设、汨罗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深度合作以及合作资金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记者从汨罗市龙舟文化发展办公室获悉,本届龙舟节除了主办上述的几大主题活动外,6月5日—14日,汨罗江畔还将上演有着浓郁湘楚气息的汨罗端午主题文化展演周系列活动。如“端午源头”摄影作品展、屈原与诗歌文化讲座、毛泽东与屈原学术研讨会等都是新增活动。据介绍,以上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观赏+回味+体验”的模式,突出“非遗”项目雅俗共赏的特点,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端午文化魅力。
汨罗拥有悠久的龙舟文化传统。近年来,汨罗龙舟赛完成了乡土竞技,到举办国内外大赛的“品质提升”。“但打造高端赛事品牌,不是汨罗办赛的唯一目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办赛为载体,将其他产业与龙舟赛有机结合,全面挖掘赛事综合效益,打造多样化传统节日。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