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候鸟飞让候鸟归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让候鸟飞

让候鸟归

志愿者经历10日,总程4000公里,平安护送候鸟“良良”出国门

来源:

-->

文/本报记者

图/郭跃佳

张翠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美景让人充满春的遐想。北方冰雪逐渐消融,南方候鸟开始北归。岳阳的东洞庭湿地,有近5万候鸟集结,每年的3月,在此越冬的候鸟开始“打点行装”,陆续迁往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栖息繁殖。

漫漫迁徙路,候鸟能否安然回到北方?迁徙途中会经过哪些地方“打尖”?3月19日,13位志愿者从全国各地齐聚岳阳东洞庭湖,一场“跟着大雁去迁徙”洞庭湖——乌梁素海跟踪小天鹅北返之旅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志愿者们从东洞庭湖出发,一路向北,跟随着候鸟的身影,沿着古老又神秘的“鸟道”,经历了10个昼夜,行程近4000公里,跋山涉水,见证了壮丽的候鸟迁徙。

一路相随

追寻候鸟“良良”迁徙路

3月19日晚,在科研技术人员吴良指导下,志愿者把目光投向栖息在小西湖里的一群小天鹅。它们一共19只,其中一只被装上了卫星跟踪器,命名为“良良”。“良良”的经历可不一般,从2014年起,它背负着跟踪器,两次往返于洞庭湖和北方栖息地,带回了宝贵的科研数据。

此次活动将根据“良良”的迁徙路线,从洞庭湖一直跟踪到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最后,护送“良良”出国门。志愿者们希望能获得“良良”从东洞庭湖到北冰洋的迁徙路线,解开候鸟迁徙的秘密。当夜,东风化雨,“良良”随着它所在的团队乘势起飞,14个小时,掠过汉水,直抵黄河。20日早上,志愿者们也随即出发,追踪守护候鸟北上。

环保宣传

为候鸟生命行程护航

沿着“鸟道”,志愿者从洞庭湖出发,根据小天鹅“良良”身上的卫星跟踪系统发回的信息,他们沿湖北襄樊、河南三门峡、山西临汾、陕西榆林、内蒙古河套地区,直至乌梁素海,沿途记录鸟类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状态,并进行爱鸟护鸟宣传。“从卫星定位发回的信息,我们看到有一只小天鹅已经抵达内蒙古。小天鹅飞的速度比汽车还快,我们追不上它的翅膀,但我们要在它途经的地方留下足迹。”志愿者黄晓敏告诉记者。志愿者们一路上还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将小天鹅迁徙途经地的人文环境发布出来,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3月22日上午8时许,志愿者一行来到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名志愿者赞叹道:“三门峡真是太漂亮了,怪不得这么多鸟类都愿意在这里生活。”“快来看,这两只是灰头绿啄木鸟,他们正在处对象呢。”“快看,这只是乌鸫。”黄晓敏就像是“鸟类活词典”,一路不停地向大家介绍各种鸟的生活习性及迁徙规律。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她观鸟的第7年,鸟类与生俱来的美丽与灵性吸引着她,她视鸟为亲近的朋友。

候鸟迁徙

是一种对回归的承诺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这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纪录片《迁徙的鸟》中的一句话。影片告诉世人,全球每年有数倍于人口的鸟儿沿既定路线由北向南、由南向北迁徙,其迁徙之路少则1000公里,多则2万公里。“守护候鸟迁徙活动”是我省护鸟志愿者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连续3年参加“守护候鸟迁徙”的志愿者郭跃佳向记者介绍,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团队在湿地做过调查,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在增强,但偷猎偷捡鸟蛋的现象也还时有发生。

郭跃佳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和排污量不断增加,很多地方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问题还很严重。“我们的这次活动,也就是要呼吁人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守护我们和鸟类共同的家园。”

鸟类择地而栖,它们用翅膀标注着一座城市的生态指标。“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增强人们爱鸟护鸟的环保意识,保护湿地,使鸟类每年能够健康地南来北往。”志愿者张翠云说。

雁丘辞

生死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800多年前,金人元好问的一首词,记录了两只大雁坚贞的爱情故事。据说他赴试途中,在汾河边遇一猎人。猎人将一对翱翔天空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直至撞地而亡。元好问向猎人买下这两只雁,悲怆地将它们合葬在汾水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写了这首“摸鱼儿”,即人们熟知的“雁丘词”。

3月22日,志愿者一行从河南三门峡市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汾,找到了元好问的雁丘。23日晨,春雨霏霏,临汾市志愿者联合会、临汾顺风车俱乐部的30多位志愿者一大早聚集在汾河边,与跟踪队伍一起“雁丘问情”,共同祝愿鸟道平安。

见证“李宇春式的优雅”

“春春”是《湖南卫视》当红节目《奇妙的朋友》里,被李宇春放飞的一只小天鹅。3月25日22时,志愿者们终于等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找到了洞庭湖小天鹅“春春”。26日晚,著名偶像级歌手李宇春的粉丝团对“春春”的跟踪直播进行了关注和转发,点击量逼近千万。他们为小天鹅迁徙做了一个话题,叫做“李宇春式的优雅”。

据介绍,为了找到“春春”,志愿者自动分散到5个观测点,始终坚守“不接近,不打扰”的原则,最后被志愿者陈学古拍摄到。找到“春春”了!这让很多关注候鸟迁徙与鸟道安全的志愿者、社会公众异常兴奋,湿地国际雁类专家组曹垒博士也在第一时间点赞。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