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家过年“指尖很忙”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互联网+“红包”

大家过年“指尖很忙”

来源:

-->

“咻、咻、咻……”市民一边看着央视春晚,一边在支付宝上不停地点击“咻一咻”互动平台,抢红包成了除夕夜的又一道风景。纵观猴年春节,无论是微信朋友圈内的“红包照片”,还是支付宝“集五福卡”活动,诸多“抢红包”新玩法引得市民们“指尖很忙”。

据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五,微信红包春节总收发次数达

321亿次,增长了近10倍。湖南人发送红包和接收红包数均位列全国第4位,湖南也登顶“手速王”,是抢红包最快的地方。而岳阳人均发红包金额为339元,位列湖南省第6名。“发红包”“抢红包”似乎成了一种“新年俗”。

发红包成春节问候语

聊起春节的开心事,35岁的毛卓拿着手机在眼前晃了晃,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抢红包啦!”他感叹,忙碌了一年,回到家亲朋好友聚一起,大家都用发红包表示着问候。

毛卓经营着一个卖熟食的小店面,尽管春节期间生意红火,但只要闲下来,他就不自觉地打开手机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抢到最佳手气,每当这时他心里很舒坦,觉得好手气能给生意带来好运气。所以,在抢红包的道路上,他总是乐此不疲。

春节,周围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闲了下来,更是掀起了抢红包的高潮。毛卓从清晨睁开双眼,到晚上关灯睡觉,抢红包已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凌晨两点醒来,还要到群里发红包,看看有哪些“夜猫子”没休息,再调侃几句,就不觉得生活单调和枯燥了。心情好时,他也会慷慨地发上几个红包,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之情。

除夕夜,他更是大战了一场。央视春晚还没开始,他和爱人一人捧着一部手机早早就守候在电视机前了,当主持人宣布支付宝“咻一咻”抢红包时间到了,他双眼紧盯着手机屏,右手的食指不停地点击,幸运地抢到了1.8元的红包,高兴得手舞足蹈。春晚结束,他满脸幸福地对着妻子说:“抢红包不仅拼运气,还拼的是网速啊!”

春节年俗的悄然改变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红包在很多地方俗称“压岁钱”,寄寓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关怀,表达的是长者“爱幼”之情。如今,随着网络红包的盛行,人们对春节年俗的定义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春节“红包文化”逐渐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人认为,“红包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春节生活,让春节欢聚的应有之意渐行渐远。毛卓不这么看,抢红包犹如小时候去街坊邻居拜年,说完“叔叔伯伯,恭喜发财”领完打赏一样让人激动和兴奋。大年初一,他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发了30多个拜年红包,“即便大家没见面,红包也能代表我的心意,每发一个红包,对方也会回一个红包,礼尚往来!”

“网络红包”年味一样浓

如今有很多家庭建立家庭群,尤其是家庭姊妹多的,这个微信群就显得更加有意思和重要了。

家住枫树新村的卢红就有一个家庭微信群,一大家子近20口人,都加入了群聊。“春节有的亲人外出旅游了,我们就把年饭拍下来,发到群里,一同分享。然后发红包互道节日问候,即使家庭成员分布在各地,也能在网络空间实现三世、四世同堂,年味一样浓!”

她感叹,网络红包的出现是互联网带来的新风俗、新文化,能帮助人们实时分享快乐,让浓厚的情感更加轻松地表达出来,手机抢红包成为“指尖上的新年俗”。

本报记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